這么多年來,我媽的嘴是損了一點,偶爾說幾句你不喜歡聽的話。
但是你捫心自問一下,我家這么些年來,有虐待過你,有虧待過你嗎?”
駱佳明繼續對朱鎖鎖發出拷問。
面對駱佳明的拷問,朱鎖鎖一時語塞,根本沒辦法反駁,因為她本身就是沒有道理的。
在劇里,她向蔣南孫訴說駱佳明父母對她不好的案例就跟蒼白,沒有什么說服力。
她是這么跟蔣南孫說的,她說駱佳明的父母從來沒有把她當做家人看待,她幾歲的時候就被送到駱佳明的家里。
有一次,親戚有喜事,駱父駱母帶著駱佳明去吃喜酒吃大餐了,留她一個人在家,把家里的門給鎖了。
如果當時發生火災的話,她就會被活活燒死,連跑都跑不出去。
這就是她自己說的,駱父駱母對她不好的案例。
就這點事情,能說明人家對她不好?這不是扯淡嗎?一點說服力都沒有。
小的時候,大家是不是都會有過類似的經歷。
父母要去工作,或許有重要的事情要去辦,不方便帶孩子一起去。
在這樣的情況下,是不是大部分的父母出門都會把門鎖起來,出門前囑咐孩子,不要到處亂跑,有陌生人敲門不要開。
按朱鎖鎖的邏輯,是不是天底下大部分的孩子都應該恨自己的父母呢?
像朱鎖鎖說的,如果那時候出現一把大火,自己不就被活活燒死了嗎?
她的這種說法完全是站不住腳根的,甚至有點心理疾病,被害妄想癥的味道。
說白了,朱鎖鎖就是瞧不起駱佳明一家,也不想報答養育之恩了。
可是,平白無故不報答養育之恩的話,會遭到外人的閑言閑語。
所以她自己編出了一些證明駱父駱母對她不好的故事,為她的忘恩負義找合理性。
事實證明,朱鎖鎖編故事的能力很爛,編出來的故事聽著就很不合理,也很荒唐。
她的心里已經萌生了瞧不起駱佳明一家,不想報恩的想法。
不管駱父駱母對她多么好,她照樣能編出一套駱父駱母對她不好的說辭。
嘴長在她的身上,這些東西還不是隨便她說嗎?
舉個例子,就算當時駱父駱母帶著朱鎖鎖一起去親戚家里吃大餐。
去了那個地方,一些嘴碎的親戚得知朱鎖鎖不是駱父駱母的親生孩子,問了幾句為什么朱鎖鎖的老爸不要朱鎖鎖了,老媽也跟別人跑了,要把朱鎖鎖扔給舅舅和舅媽養。
遇到這種親戚說這種話,朱鎖鎖的心里一定會很受傷吧?
礙于親戚間的關系,駱父駱母也沒法說這個親戚的不是。
是不是事后,朱鎖鎖又可以吐槽說當時那個親戚那樣說她,駱父駱母居然默認了,認同了那個親戚的話,果然沒把她朱鎖鎖當做一家人看待。
所以說,只要她不想報恩,不管你對她多么好,她都能編出一大套說辭證明你對她不好,為她的白眼狼行為找合理性。
面對駱佳明的質問,自己心里有數,知道自己沒有道理的人一句話都說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