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走后,管家來到哈迪跟前,手里端著一個托盤,托盤里放著一封信。
“哈迪先生,剛剛送來一封信。”
哈迪很詫異誰會給自己寫信。
拿起來看了看,發現是維克多從香港郵寄過來的。
信很厚,足足有幾十頁,他看了看,說是信,不如說是維克多的近期述職報告。
雖然他們可以通過電報傳遞消息,可很多機密信息不能讓外人知道,維克多就想到用這種最原始也最保險的方式。
信上維克多詳細講述了這兩個月的工作情況。
到香港后,維克多先是租了香港最繁華街區的門面房,他的解釋是必須樹立哈迪集團的臉面,對這一點哈迪很支持,有時候面子非常重要。
然后請領事館領事幫忙,邀請香港政商兩屆大人物參加酒會,順利打開局面。
看到這里哈迪點點頭,維克多這種見過世面的人,頭腦最靈活,這也是當初派他過去最主要的原因。
能進監獄的,往往都是人才。
一開始收古董,情況一般般,每天幾件十幾件,后來盤尼西林到貨,維克多先是賣給香港醫院一些,他用這種方法告訴其他人,自己手里有盤尼西林,而且量很大。
果不其然。
吸引來兩個大客戶。
維克多把和兩個客戶交易的情況詳細描述了一遍,哈迪看完心里有了計較。
第一個中年人應該是老常的人,可以拿出黃金和古董,第二位許先生應該是北邊的人,信上說那張花旗銀行本票出自舊金山,哈迪猜測可能和致公堂有關系。
過了半個月,那位中年人又來了。
這次維克多終于讓他做了自我介紹,知道那個中年人姓孔,這次他帶來了更多的古董,足足兩卡車。
維克多在信里說,第一次他故意讓鑒定師給孔先生的東西估了高價,這次則正常估價甚至稍低一些,可那位孔先生還是賣了,他只要美國銀行支票。
而且孔先生說,他還有更多古董,只要維克多吃得下,他可以大批量運過來。
哈迪雖然沒有在當下,可依舊能猜出些什么,有人在國難之際倒賣文物,繼續發國難財。
按照歷史上說,這個時期姓常的已經在大規模倒騰文物,故宮里的東西被他完全搬空,還有大量黃金珠寶。
在這期間出一些倒賣古董謀私利的人不足為奇,甚至可能就是那些大頭頭在做,畢竟能這么大批量倒騰的人也沒幾個。
哈迪心里有些惱恨。
當初他購買中國文物。
就是因為不想他們流落在外,買下來保存,省的以后那些外國人拿出來坑國人的錢,也算一項投資。
后來結識了韓藝珍,這個隨手為之的事情越做越大,也成了他的愛好之一。
收購越多中國古董藝術品,讓他對文物流失感覺越痛心,想要盡自己一點微薄之力,保存這些中華民族的瑰寶。
信里維克多向他請示這些古董收不收。
收,
讓蛀蟲獲利。
不收,
這些寶貝不知道命運如何。
讓人拿來紙筆,哈迪在上面寫了幾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