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操縱米國選舉。
這些都是讓選民無法接受的。
“第二點,關于傳言的杜威派人謀殺記者一事,這件事情杜威表示在受到敲詐勒索后,因為怕警察泄露情報,所以選擇私下調查,動用了檢方秘密警員。”
“檢方警員在抓捕記者阿諾時,采取了過激行為,對于謀殺一事無法定性。”
記者們心說。
就算追殺無法定性,杜威也確實私自動用檢方力量追查,這屬于濫用權利。
不相信警察這并不是合理的理由。
一個濫用職權的官員,民眾是絕對不愿意接受的。
“第三點,關于杜威一方控告阿諾敲詐勒索一事,我們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阿諾的口供說在得知杜威收了外國人政治獻金后,猶豫證據不足,還有一部分私心就是想要制作一部調查紀錄片,所以采用了私下行動的方式。”
“阿諾的整個過程,全部進行了錄音,FBI已經得到阿諾上交的全部錄影帶,現在無法證實阿諾敲詐勒索,只能說阿諾在這次的新聞調查中采用了違規手段。”
“事件通報就是這個情況,其中確實還有一些存疑的地方,FBI會繼續追查,好了,今天的發布會就到這里,本次發布會不接受采訪,謝謝記者朋友到場,再見。”
發言人說完干脆利索的離開,不給記者一點反應時間。
有確鑿證據的證實了。
沒有確鑿證據的,一樣也沒證實。
很多人覺得這件事情辦的有些稀里糊涂。
可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樣。
這件事情牽扯太多。
有人想要保住杜威,因為這其中涉及很多財團的利益,為了推舉他上臺,之前花了很大的力求,現在還有2個月就要選舉,已經沒有辦法再推上另外一個人,只能力保杜威。
這其中牽扯道財團之間的博弈,FBI這邊也非常謹慎,并沒有動用強力手段。
或者說雙方并沒有真正撕破臉。
好比打麻將,都是牌桌上的人,這一把可能上家贏,下一把可能下架贏,總不能為了一把牌的輸贏就拼菜刀見紅吧,資本金主才不會那么傻。
各家報紙很快對這條新聞進行了報道,有些更是原封不動的把FBI的通報直接刊登出來。
《紐約時報》:“杜威承認收受政治獻金,或對選舉支持率產生一定影響。”
《洛杉磯時報》:“究竟是誰給了杜威500萬,我們來聊聊東方那個大國。”
《環球時報》:“收受政治獻金,公權力濫用,甚至有謀殺嫌疑,這樣的人適合做總統嗎?”
從報紙上發表的內容,就能看出政治陣營。
民眾們看完報紙,開始議論紛紛,很多人以前非常看好杜威,可卻發現這樣一個以公正著稱的執法者,自己卻變成了違法者,這讓很多人無法接受。
罪一收受別國政治獻金。
罪二犯錯后試圖掩蓋犯罪事實。
罪三濫用職權私自動用檢方警力。
最四有謀殺嫌疑。
雖然FBI沒有證實殺人,可人們不是傻子,你為何要動用檢方的人,洛杉磯街頭的追殺,連開幾十槍,究竟是殺人還是抓捕,這民眾心里都有自己的判斷。
很多人對杜威非常失望。
對杜威的印象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在發現自己被騙后,以前有多愛一個人,現在就有多討厭一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