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廳,在楊昆離開之后姜泰莉和Chloe繼續的坐在里面閑聊著,而Chloe的目光就那樣一直看著楊昆離去的背影。直到他消失在咖啡廳時,他都沒有回頭看她們一眼,這讓Chloe撇了撇嘴。
在楊昆離開之后,Chloe對著自己的前輩朋友說著:“前輩,你不是說了,不詢問這些事情的嗎?”
姜泰莉反而說著:“我也是為你好呀,你對他了解多嗎?”
很多時候朋友之間的這句‘我也是為你好。’..不知道為什么,那感覺是有點虛偽的,也有點莫名其妙。這個‘為你好’它是需要分場合,更主要是得分什么事。
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需要獨自去面對。
她可能真的是在關心,她可能也是無私地拿出自己的人生經驗,希望Chloe可以少走冤枉路,希望可以幫到Chloe。
但這樣的人在實際關系中,她是想做那個制定規則的人。
就像她在打聽楊昆背景和經濟條件等等的時候,她仿佛站在了一種比他‘高’的程度上俯視著楊昆,所以這樣的感覺讓楊昆不舒服了。
Chloe聽著前輩的這句話時,她皺了皺眉,但是為了保持彼此的關系,她不忍心再去反駁什么。只能坐在那里聽著她的教誨,要是楊昆此時還在場的話,說不定真會拉著Chloe離開了。
這樣的人仿佛覺得你不夠聰明,你不夠優秀,你沒有能力為自己做最好的選擇..你得聽從我的建議和安排,因為我是過來人!想要去建議(控制)別人人生的人,是在人際關系中非常越界行為。
可能處于行業規則,再加上日、韓、兩國對于‘前輩’這個倫理是非常重視的,所以她們不敢去反駁太多。
姜泰莉坐著給Chloe說了一堆的,現實層面的問題,還有關于楊昆職業,她們未來可能會遇見的問題,不知道的以為她是在算命呢?什么都可以預言?
她給Chloe說了一堆未來的可能出現的情況,然后詢問著:“他的經濟條件怎么樣?說實在的,這個社會最重要的還是看條件。”
Chloe說著:“應該還算是不錯的吧?他昨天去把華夏駕駛證換成了韓國駕駛證,然后買了一輛車,接近四億。”
聽著楊昆買車四億時,雖然沒有太多的動容,畢竟她自己的車也很貴,但也算是認可了楊昆的條件是非常不錯的:“額..那條件還是不錯的嘛,可能他說他以前就開始關注比特幣的事是真的了。那他有沒有給你說過關于未來留在韓國的計劃呀?還有,你這邊要不要去日本發展,到時候我可以介紹你去雜志社。”
突然的Chloe變得有些猶豫了,其實姜泰莉已經多次的朝著她提議去日本發展了。
因為日本那邊的時尚雜志比韓國要多很多,而且日本的時尚雜志大多數都是半月刊。這對她們做平面模特的人來說,機會就要多一些了。
當然在那邊發展得好,能簽約到哪家雜志社做專屬也是非常不錯的。要知道日本很多的愛豆,還有模特都是有專屬簽約的。
而專屬模特就固定了工作,讓她們每月有著固定收入,還有著一筆還不錯的簽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