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毅誠、于舒茵、擰昊等一幫人坐在座位上,看著懷里抱著的兩座獎杯,感覺有些微妙。
原本獲獎希望不大,你可能還不好太在意,但突然連續獲得兩個獎項,你就對大獎開始蠢蠢欲動。
這就是彭毅誠如今的心態
“你們說我們還能拿幾個獎”于舒茵忍不住先開口。
擰昊哈哈笑道“我看這些鬼佬很喜歡我們的電影,也許剩下的都是我們的。”
彭毅誠也笑道“你們就想好事吧,再拿三個就差不多了,我們這里有五個人,正好一人抱一個。”
旁邊的翻譯和導游都被他逗樂了。
于舒茵看著彭毅誠滿臉得意的樣子,忍不住給他潑冷水,“一上來就讓我們拿了兩個獎,我看后面的獎都很難給我們了。”
事情就像于舒茵估計的那樣,接下來的幾個獎項都沒有的份。
另外那幾部參展的華語電影收獲慘淡,只有灣島的獲得了一個國際影評人周獎。
獲獎大熱門李鞍指導的也只獲得了一個最佳攝影獎。
這個獎項當然比拿的兩個獎重要的多,因為大部分最終獲得金棕櫚獎的影片,都是先拿到最佳攝影獎的
等前面這些莫名其妙的獎項都頒發完畢之后,主持人重新走上了舞臺,所有觀眾都默契地安靜下來,大家都知道接下來的幾個獎才是重頭戲。
主持人看看臺下的觀眾,微笑道“看來我們都知道接下來要發生什么了,我也不廢話,下面頒發的是最佳導演獎最佳短片獎”
最佳短片獎在華國很多觀眾眼里,其實并不是一個特別重要的獎項。
但如果對國外電影節比較了解的人就會知道,短片獎無論是在歐洲三大電影節上,還是在金球獎、奧斯卡獎這些利堅國的電影獎項中,都是挖掘新人導演的重要途徑。
很多國際知名的大導演都是通過獲得各大電影節的最佳短片獎,被世人所知,進而獲得拍攝人生第一部電影長片的機會。
當然,彭毅誠的情況比較特殊,他拍攝的第一部電影,雖然拍攝成本和拍攝難度都很低,但畢竟是正規的電影長片。
所以他并沒有經歷過通過拍攝短片,獲得電影圈認可的經歷。
“”
“嘩”
臺下傳來一陣掌聲,還伴隨著不少歡呼聲。
的導演帕迪康斯戴恩剛剛33歲,在導演行業算是非常年輕的了。
其實他是英倫小有名氣的演員,那些歡呼聲都是他的影迷發出來的,這部短片是他擔任導演的處女作
人生第一部作品,就獲得了戛納電影節的最佳短片獎,他的前途看起來一片光明。
帕迪康斯戴恩是演員出身,發表獲獎感言對他來說并不陌生,幾句幽默的發言過后,他就在全場善意的哄笑聲里,拿著自己的獎杯走下了舞臺。
“下面頒發的是最佳導演獎評審團特別獎”
臺下屏氣凝神。
“,同時獲得評審團特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