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導,這座明朝風格的橋美觀大方,造型和構圖都很好,周圍視野也很贊。安置上大搖臂。這里拍攝電影開場不久,那場四大才子出場的鏡頭,應該效果會很好。
后面拍攝如畫的鏡頭,這里的空間感也非常好,很容易就能讓觀眾對人物的背影產生視覺錯位和審美錯位。
能夠很好的貼合你所需的鏡頭敘事效果。”
石子軒引著彭毅誠走到一座明朝建筑風格的小橋邊,站在橋頭,指著不遠處的清澈河流,“后面拍攝華夫人上香的場面時,也可以從這座橋上通過,選一個午后的時間,陽光正好照在水面上。折射到橋上的轎子上,金碧輝煌的感覺可以很好的突出華府的財大氣粗和華夫人的性格。
這邊遠景拍過去,加上濾鏡,配合著光線,我們站在橋上,放置一個攝像機位,又可以把水面上,男主角和船夫對話的鏡頭給拍出來,既可以把遠處河堤上的風景拍出來,又可以把男主角和船夫對話的荒謬感,通過景物的融洽感給沖淡,這樣鏡頭拍出來就非常有趣味,又很優美了”
說著,他用手指頭框出一個簡單的取景框,看了一下周圍的環境。
“彭導,7臺攝像機。橋下遠處放3臺,橋上安置3個機位。大搖臂上掛1臺。太奢侈了”石子軒感嘆一句。
確實,對于石子軒這樣的攝影大腕,能夠選取最精妙的機位,拍出導演想要的所有素材。
但入如果攝像機的數量更多,機位設置的更豐富,無疑能夠大大降低攝影師的工作難度。
為什么說彭毅誠奢侈,因為這次他一下購買了10臺全高清4k數字攝影機,而且為了有膠片的質感,他還專門定制了10套膠片濾鏡。
拍出來的鏡頭素材如同油畫一般,即便不經過后期調色,那下素材就足以用于上映了。
而這10臺攝影機的成本只要需要1800多萬,這還是因為全高清攝影機這兩年因為彭毅誠的頻繁使用,在華國市場銷量大增,廠商給了彭毅誠一個折扣價。
不然光是這些攝影機就需要2500多萬。
而去年老謀子的一共就兩臺這樣的全高清攝像機,你就可以想象劇組有多奇葩和奢侈了。
彭毅誠蹲下身,拿出自己隨身攜帶的電影鏡頭等效底片的相機,透過相機的光圈模仿攝像機推拉鏡頭,嘗試一下成像效果。
這款相機是和攝影機拍攝想過最相似的設備。
經過彭毅誠巧妙的角度選擇,畫面中的圈景光線充足,折射出水波映在鏡頭里。
仰斜拍,大橋上確實如石子軒所講,這明朝的石橋最適合拍攝電影開場的那幾個鏡頭。
“讓燈光組的魏荀東調一下光源,試試加幾盞冷光燈。”
彭毅誠想了想對著身后的孔聯順和另一名場務補充道,“這邊環境空曠,收音加上防噪應該就可以保證效果。如果防噪護套不夠,去多購置幾套千萬別學拍攝萬萬沒想到那時那么省錢。”
“好的老板。”
孔聯順大包大攬道,“我辦事你安心就好了。”
那名劇組的工作人員也點點頭,不斷記下各種要點。
同時還要記住附近的一些“不合規”場景,作為場務,在拍攝時要避開這些地方。比如拍攝內地場景,突然冒出一張簡體字的報紙、塑料水平、電線電纜等等,這些東西如果被拍入鏡頭,后期又沒有發現的話,那不但會造成電影鏡頭穿幫,還會讓觀看的觀眾瞬間出戲。
石子軒看著這個彭導沒有絲毫形象,趴在地上,用手里的相機勘景,不禁一笑。
好多年未見到這么認真、甚至是較真的導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