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一旦成立,如果經營情況良好,區里的地稅和國稅,就多了個穩定的征稅點。即便只占到區里每年的稅收總額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可這分明也是業績,又何來成本一說。
另外有了這一層,這幾個單位每年的各種招商引資任務,也就有了穩定的來源。刨去江森的這一份,《東甌日報》的這一份,還有稅收和成本,由區宣傳部牽頭的這幾家單位,手里頭還能掌握的公司純利潤,至少也在35%左右。
而以江森對目前國內圖書市場的了解,網文簡體版的銷售量,其實是不算低的,并且利潤巨大,這筆錢往最少了算,估計也能值個七八百萬。平均落到每個單位手里,剛好百萬左右。也就是說,甌城區這邊光是宣傳口相關的這一片,大家一起湊一湊,每年就能輕輕松松湊出一千多萬來,對整個區政府來說,相當于很大程度上,就擺脫了對區里企業的依賴。
而如果市里當年沒有類似的任務,這筆錢可就是實實在在地,存下來了!試想這么大的一筆財政預算之外的可支配資金,如果年復一年積攢下來,哪怕是拿去做定存,或者搞點低風險的投資,這樣賺到手的錢——說句比較沒出息的話,至少區里每天的伙食水平都能提高不少,不論怎么算,這都是一筆好買賣……
江森大致上,能猜出這筆錢的去路。
但其中會不會有人再伸手進去撈一把,那就不是他能搞明白的事了。
而且對這個安排,他基本也能接受。
不用自己交稅、不用經過星星星中文網的中間商賺差價,提成從原先的10%上到了30%,哪怕是從“售價的10%”變成了“純利潤的30%”,可依然也還是回報豐厚的。
并且跟之前一樣,他只管自己寫東西就好,其他的,什么事都不用自己來操心。
很切合他現在的實際情況。
心里這么一圈嘀咕下來,似乎確實是個多贏的局面。
唯一的前提,就是他的書可以賣座。
但是,交給其他別的出版社來發行,也照樣如此啊……
連風險都是等同的。
江森不由又看了看胡部長,眼里略微有點佩服了。
太周到了……
“江森,怎么樣?可以吧?”胡部長笑著問江森。
事情都到這一步了,江森還能怎么著?
自然是只有點頭的份,“可以……”
這一松口,桌上立馬就歡呼了,領導也不矜持了,二話不說就叫酒店拿了瓶茅臺,“這么多人,每個人喝兩口,過一個小時交警拿東西來吹都吹不出,離單位這么近,又不開車,下午還要兩個鐘頭才下班,沒事的,沒事的,這么高興的事情,必須喝兩口慶祝一下!”
于是接下來,江森很無奈的,也被迫跟著喝了兩小杯,估計一兩左右。
喝完后果然精神抖擻,又開始聽幾個領導之間互相討價還價,你家要安排幾個人,我家要安排幾個人,聽得江森很是懷疑,那個80平方大的寫字樓,能不能坐下那么多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