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什么叫斗爭?斗爭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不利的現狀,讓環境和條件變得對自己有利;而不是埋怨別人給你挖坑,說對方是王八蛋。懂嗎?
早晚有一天,我要是牛逼了,要跟人斗,也得給別人挖坑。到時候別人是不是也得罵我王八蛋啊?可是他要是斗不過我,他怨誰啊?他當然也只能怪他自己。
撞到鐵板了,遇上困難的,遇見小人了,罵別人王八蛋,意義不大,關鍵是,最后誰輸誰贏。挖坑是相互的,填坑也是相互的,就看誰的能耐大。見招拆招才重要,沒什么大不了……”
“愛情三十六計,要隨時保持美麗~”胡啟突然唱了出來。
202寢室里忽然陷入一種尷尬的沉默。
過了幾秒,邵敏問道:“胡啟,你還沒睡啊?”
“我睡個屁。”胡啟笑罵道,“你們兩個沒完沒了的,我睡個雞毛啊!”
“誒~睡了,睡了,都十點半了,明天還要早起。嗷~”邵敏打了個呵欠,很是不得勁地念道,“怎么還沒高考啊,真想早點考完,一了百了。我特么真的熬不住了啊……”把毯子往背上一蓋,側過身,面對著墻,眼睛一閉,很快就沉沉睡去,還響起了輕微的鼾聲。
這小子,這段時間也是每天夠用功了,累得夠嗆。
漆黑的寢室,很快沒了聲音。
但江森,卻一下子睡不著了。
腦子里頭,轉著一些很大的命題,一些只有站在未來十幾年后,才能勉強看清的問題。
2007年到2008年之間,中美實力逐漸扭轉。美方對中國的崛起開始出現警惕,并且可能性已經采取行動。而也正是在這段時間里,國內的各種思潮,開始出現明顯的碰撞。
親美的力量與另外一股力量,在暗中已經開始發生交鋒。在這種情況下,在雙方都不便主動出面的情況,社會各行各業,都出現了為雙方利益發聲的代表。而借助國內互聯網平臺工具的發展,這些聲音也逐漸在08年之后開始被放大,放大的結果就是,網絡上的五毛和公知開始對拼,各路意見領袖開始冒頭。
最典型的被扶持者,就是最近老是拉著江森碰瓷賣書的開車師傅。
較量的雙方,通過這樣的方式攪動著整個社會的思想,尤其是網民比例最高的年輕一代,更是直接受到兩股意識形態的反復沖刷和洗禮。隨后伴隨著大量國際資本涌入中國互聯網市場,作為輿論陣地的互聯網很快成為資方陣地,年輕人沒讀過書、沒見過世面、沒建立起堅定的信仰和信念,很容易就會被洗腦成功,隔三差五罵兩句國家藥丸,簡直司空見慣。
但國家并不是對此毫無防范,或者更確切說,國家的防御戰略早就已經開啟,更早些的時候,和諧社會四個大字,事實上是給雙方力量都系上了安全帶,鬧歸鬧、斗歸斗,但不許亂。所以當網絡上吵簡直要翻天的時候,人們的現實生活,卻絲毫不受影響。中央以極強的魄力和戰略定力,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穩住了局面,讓中國安然度過了這段潛在的危機。
國家依然以堅定的步伐,大踏步地前進發展邁進,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依然逐漸提高,安居樂業。唯有意識形態領域,受制于經濟發展的需要,陷入了短暫的低迷。
在這個過程中,雙方力量的比拼,幾乎是一邊倒的被資本方摁著打。
圓寒甚至一度被一些拿歐美當親爹的無良文人捧成“上天賜給中國的禮物”、“天生的總統人選”,反賊情緒肉眼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