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小店老板寒暄一番之后,馬蕓望著遠處的車水馬龍,頗有感觸的道:“我第一次來京都時是在96年,那個時候我是來推銷我的中國黃頁。”
林楓聚精會神的望著馬蕓,盡管馬老師的這次經歷他后世在互聯網上聽人解說過,但是聽著馬老師親自娓娓道來,仍舊是一種新奇的感受。
“我們當時對打開京都市場信心滿滿,甚至我當時自大的認為,半年時間我們就可以攻陷京都市場。
我們最初租了個公寓,但是在發現黃頁推廣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容易后,我們又搬進了一個地下室。”
說起這段往事,馬蕓逐漸眼神迷離。
“京都對我一點都不友好,他們高傲的認為像互聯網這樣高端的產品只能出自中關村這樣的地方,他們甚至認為我是騙子,他們嘲諷、奚落我甚至惡語相向。”
“我記得當時每天早上6點,我就準時登上了出發的公交車。”
說到這里,馬蕓面露懷念。
“林總您是不知道那時候的公交車有多擠。”
馬蕓比劃著道:“我的個子本來就矮,好幾次夾在人群中上車,售票員楞了沒有發現我,因為我被那些高個子包圍起來了,她看不見人頭。”
林楓微微笑了笑,這種情況他也體會過,只不過他卻沒有馬蕓那么幸運,每一次售票員都能看見自己。
“有時候回想起那段日子,卻是我最幸福的時光。”
馬蕓聲音低沉的道:“我們受過挫折、受過打擊,但神奇的是,那個時候的我們卻從來沒有想過放棄。我們每天都斗志昂揚,每天回家也都彼此加油打氣,我們相信會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甚至我們在敗退離去時還堅信著自己有一天會再次殺回來。”
不知不覺,林楓被馬蕓的這段往事所感染,心中也生出一股強烈的向往。
“我記得當時我們周圍的地下室住著許多像我這樣的小伙伴,我們每天清晨一起出發一起擠公交。但是,有些人擠著擠著就放棄了,而有些人,擠著擠著就擠上去了。”
林楓有感而發的道:“你們那一代互聯網人的確不容易,要不是你們從荊棘中探出了一條道路,相信我們也現在不會走得那么輕松。”
馬蕓扯了扯嘴角,心中沒好氣的道:“那是你輕松,我就沒輕松過,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
“我記得我們是在三個月后離開京都的。”說到這里,馬蕓的臉上罕見的閃過一絲不好意思。
“在離開前我還曾經說過一句豪言壯語。”
林楓好奇的望著馬蕓。
馬蕓笑著說道:“我當時說‘再過幾年,北京就不會這么對我,再過幾年,他們都知道我是干什么的’。”
林楓沒有發笑,不知為何,他仿佛是聽懂了這句話背后隱藏的心酸以及不甘。
“您現在不是做到了嗎?”林楓笑著道。
馬蕓笑著搖了搖頭,然后指著前來上菜的店老板道:“真要是做到這一步,剛才他就不會問我這些年去哪兒了。”
林楓一愣,然后哈哈大笑起來。
“總有一天會實現的。”
馬蕓跟著用力的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