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皇太孫進了內閣班房,似乎是與四位內閣大臣大吵了一頓之后,南京城終于是安靜了好幾天。
但,當日內閣班房之中,究竟發生了什么,卻一直讓外人無從得知。
南京城的氣氛,盡管還算平靜,但誰都能看得出,這平靜下早就已經暗流涌動。
軍方成百上千的折子,像是潮水一般的沖進午門,涌到了皇帝的御桌上。
留中不發!
皇帝對這一道道寫滿怨言,對皇太孫憤怒不已的折子,沒有做出任何的回應,只是集中放在了一起。
皇帝靜居中宮,除了四位內閣大臣能夠見上一面外,就連宗室也無法得以召見。
由此而引發的后果就是,在京各衛所的訓練直線下降,應天府這幾日已經抓了一批又一批在城中酒后犯事的官兵。
應天府的牢獄,已經快要裝不下這些心中惶恐不安的官兵們了!
當兵的,整日里活在刀口上,平日里難免會做些不合規矩的事情,他們在擔心若是朝廷開始監察軍隊,他們將會受到懲處。
不過幸運的是,這場由皇太孫提起的將軍隊納入京察,而引起的動蕩,即將被平息。
奉天殿內,遍及整個在京官員的大朝會再次如期召開。
奉天殿廣場上,無數品級不夠進入大殿的文武官員,在侍御史的咆哮中,規規矩矩的站在屬于自己的位置上。
廣場周圍,打扮得華麗漂亮的禁軍武士,目不斜視,手中的金瓜、金錘,在陽光的照射下散射著五彩斑斕的耀眼光芒。
奉天殿內,更是濟濟一堂,當真是人滿為患。
最近,南京城里來了很多平日里駐守各方的武將,他們被五軍都督府以述職為由喊了回來。
這也致使今天這場大朝會,大殿里的武將人數要遠超文官。
相較于以前,每次都要被負責朝堂紀律的侍御史們咆哮無數次,這一次武將們表現的如同乖寶寶一般。
自他們進入奉天殿后,便迅速的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沉默不語,一片死寂,不發一言。
所有人都知道,這幫殺才在想著什么,在準備著什么。
他們在想集一切力量,駁回皇太孫京察軍隊的提議。
他們在準備,今日一舉將皇太孫的諫言給鎮壓下去。
如同往日,他們率領著大明最為勇武的千軍萬馬,揮舞著手中的刀劍,駕馭著身下的戰馬,將一切擋在眼前的敵人,以無敵的力量撕開一道恐怖的口子。
而現在的沉寂,是他們在戰前積攢著最后那全力一擊的力量!
今天的大朝會,只議一件事。
是否京察大明百萬雄師!
被勒令在家的朱高煦、朱高燧兩位大明親王,今日同樣穿戴整齊,一身雍容華貴的王爵服侍,將他們襯托成了這個天底下少有的尊貴人物。
他們是來看戲的!
太子爺和皇太孫,永遠是站在離龍椅最近的位置。太子爺今日也如往日一般,朝會還沒有開始,便已經是昏昏欲睡,雙眼朦朧。
皇太孫很清醒,雙眼清澈見底,身形挺拔,器宇軒昂,便如同讀者老爺們一般無二。
“今天小廚房熬的粥不太好吃,我們家該扣他們的工錢了!”
朱瞻基看著一旁的老父親,小聲的嘀咕了一句。
“為父也這般覺著……”
乘著間隙,太子爺挪了挪因為天天晚上被狗追,而天天酸爽不已的大腿,同樣小聲的回應了一句,然后繼續站著睡起了回籠覺。
于是,東宮小廚房廚子的工錢,就這么草率的被扣了……
有太監,從巨大的屏風后面走出。
“上朝。”
“上朝。”
“上朝。”
太監喊得氣勢磅礴,聲音被傳遞到殿門外,又有另一名太監接應呼喊,便是這般一直傳遞到午門外。
皇帝身穿紅色交領衣,外罩明黃團龍窄袖圓領袍,前后兩肩繡金盤龍紋樣,有翟紋及十二章紋;有頭戴烏紗翼善冠,玉帶皮靴,坐于龍座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