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們是忠心的。
所以,他們做出的任何決定,都是對的。
至少從理論上來說,大佬是不會有錯的。
一旦權力的金字塔成型,文字和語言便掌握在了塔尖的那些人手中。
在大明英明神武的皇太孫帶領下,內閣四大臣會同五軍都督府十位左右都督們,進行了一場和諧而友好的深度交流會談。
會場上氣氛祥和,井然有序。
在大明皇太孫的主持下,諸位大佬們嘔心瀝血、心神俱疲,終于是將京察軍隊的示意給條條目目的確定了下來。
皇帝的大印加蓋在圣旨上,明發朝廷各部司衙門,存檔深宮。
邸報頭條《京察大明軍隊》,瞬間通傳整座大明江山。
錦衣衛衙門,大門緊閉,攔下了無數想要說清的武勛功臣。
東宮的門檻石,短短數日就變得光滑透亮,表面的包漿圓潤細膩。
各地的私信,如雪花一樣飄向南京城,進到五軍都督府左右都督們的府上。
非是科舉年,天下各地的學子,已經在向京師出發。
內閣是他們心中圣神之地,不容踐踏蒙塵的。
內閣便如同翰林院一般,只該是他們這些寒窗苦讀數十年,窮就圣賢文章的文人士子,方才能踏足其中,暢談大明的江山社稷,替圣天子牧守天下九州。
南京城各座城門最近忙碌的不行,每日里車水馬龍,人們摩肩擦踵川流不息。
累得城門將們數日未曾再進王寡婦、張娘子、崔小娘家的后門。
聚寶門內南門大街旁,臨街的酒樓上,一處雅間窗臺張開,有人隱隱約約看向街面。
南門大街上剛過一批相聚一起的入城士子,此時又來了一批讀書的年輕人。
他們裝扮的風度翩翩,手中或持扇,或握書,當真是無聲自有書香氣。
搖頭晃腦之間,便能引來那些閑逛的小娘子們一陣桃花眼,暗送秋波,好不霏糜。
“只今日,這聚寶門便進了不下百名士子了吧!”
窗臺后,有人聲傳來。
朱瞻基輕笑一聲:“無大事,南京城也就這聚寶門進來的士子最多。”
雅間內,出了朱瞻基便是內閣首輔胡廣,與這旬輪值內閣的張輔。
胡廣面帶不安:“士子們終究是年輕氣盛,如今京城里進了這么多人,難免會惹出些亂子來……”
朱瞻基厭惡的看了眼街面上招搖過市的大明士子們,重重的將窗戶關上,坐回自己的位子,拿起已經盛滿酒水的酒杯一飲而盡。
“若是他們當真是來京城鬧事的,就該走正陽門,而不是這聚寶門!”
聚寶門內,內秦淮河橫穿城池,兩岸春色無限好!
胡廣臉上有些掛不住,怎么說街面上的那些入城士子,也是大明讀書人的種子。如今卻被皇太孫暗指為,借反對武將輪值內閣,而來京城尋花問柳。
張輔在一旁默默的嘬酒,好似不知的說:“細細想來,也確實該走正陽門才是,不過數百步便能到洪武門。六部、五軍都督府及各部司衙門,也盡在正陽門后。倒是走這聚寶門,要繞上一大截了……”
說完,張輔也不管首輔大人漆黑一片的臉色,將嘬了半天的就被微微揚起,同樣是一飲而盡。
胡廣長嘆一聲,他是內閣首輔,亦是文臣魁首,更是天下讀書人的表率,他不得不繼續開口:“若不,老臣派了人去勸說一二?或是,借講學之名,將他們都給叫進國子監或是翰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