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孫對文人階層的不滿,光明正大的公之于眾。
對武將功勛,校尉官兵的拔高和厚重一覽無余。
午門內外上下,無論是錦衣衛,亦或是城墻上的親軍禁衛,皆是熱淚盈眶。
皇太孫記得他們的功績,記得他們的同袍戰友,在那千里之外的邊疆苦寒之地,為了大明盛世拋頭顱灑熱血。
這一刻,他們恨不得請命出征,為了大明朝,為了皇太孫,掃清四海蠻夷賊子。
雖死向前!
視死如歸!
朱瞻基在靜靜的等待著,等待著這些年輕士子們的答案。
他的目光,在身邊四周的武將官兵身上掃過,他的嘴角微微上揚,心中大定。
抓住了槍桿子,便抓住了一切!
天下縱有震蕩,自有大明忠心耿耿的戰爭機器,替皇室、替他蕩平一切!
士子們陷入了艱難的選擇。
他們生平至此,所接受的教育,無時無刻不在告訴著他們,讀圣賢書,金榜題名,入閣為相。
武夫?
那是他們高居廟堂,手中一干朱筆調動四方的殺才而已!
沒有人愿意開口,他們在等待著,等待著內閣去勸說,等待著這南京城中的翰林先賢、前輩座師來此彈劾。
然而,他們沒有等到這些援助。
皇城里的親軍禁衛,早就從別處前出,將所有人都擋在了午門外。
只不過,年輕士子們不知道。
午門上,人影晃動。
司禮監掌印太監,親赴城門口,在親軍禁衛的幫助下,將半個身子探出城墻。
“圣喻。”
皇帝已然知曉了午門處發生的事情。
年輕士子們表情一松,心中稍稍安定,他們覺得皇帝陛下是來解救他們了。
皇帝陛下圣明無比,自然該知道天下讀書人,才是大明江山社稷的保證。
掌印太監看著城門下的人都將目光投過來,方才點點頭,清清嗓子繼續道:“朕知道你們所求,朕也知道你們是忠心的,你們都是好樣的!朕知曉你們為大明能鞠躬盡瘁,值此之時離下屆科考還有兩年,朕想要你們去軍中看看,去南方看看,在踏入仕途之前看看大明的敵人都有哪些,都是怎樣的殘忍。”
午門前再次一片嘩然。
內閣四人思緒急轉,一時竟然也不知皇帝陛下,到底是想要做什么。
掌印太監繼續道:“朕起于軍中,朕震懾四海蠻夷賊子。朕便想著,若爾等皆如朕一般,朕之大明當可萬世長存。今太孫年長,朕為太孫建幼軍衛,爾等便是幼軍衛校尉官兵,可持火銃火炮,亦可金刀鐵馬,為太孫,為朕,為大明開萬世太平。朕今日授爾等正七品承事郎,朕等著爾等凱旋歸來,金榜題名之時,你我君臣同飲一杯慶功酒!”
圣喻完畢,掌印太監不給任何人開口的機會,身影便已經消失在城門樓上。
內閣震動,皇帝竟然要這上前士子盡數投身軍中!
這可是大明朝有史以來,從未有過的事情啊!
而這午門前的上千士子們,卻是盡數陷入迷茫。他們的一身功名尚在,如今隨著皇帝的圣喻,更是官職散階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