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隱又有戰旗飄搖。
馬蹄聲息,朱高熾手掌拍在了計劃上:“你們做的不錯,很詳盡,至少為父現在也沒有找出有紕漏和弊端之處。
只不過,為父思來想去,覺得此事還是先不讓內閣知曉。
我聽說,你要和那……于謙一起去趟徽州?
你們且去,為父在京中等你們的消息,伺機行動,在朝堂上拿出這份徽州府試點稅賦革新。”
父親是在怕朝堂文武,那些利益既得者的反抗!
他要等到徽州府,出現不得不整頓的機會,才會在京中出手!
朱瞻基深諳此道,也沒有提出反對的意見。
穩健!
又過幾日。
最近本就引人注目的幼軍衛,在南京城眾目睽睽之下,終于是動了下來。
因為這幼軍衛乃是皇帝親自為皇太孫所設,自然是從一開始,便受到了各方的關注。
有人在期待著看太孫的笑話,覺得這幼軍衛大抵也不過就是,又一件皇帝送給太孫的玩具而已。
但也有人在期待著,他們所效忠的皇室未來,能夠再接再厲,做出更加輝煌的功績出來。
幼軍衛既然是衛,便是完完全全按照大明軍制組建。
整整五個千戶所,五千多人組成的軍隊。
其中就有那上千‘自愿’棄筆從戎,投身軍伍的年輕士子們。
南下的城門外,如今這上千士子混在官兵之中,已經讓人分不出他們原先的身份。
五軍都督府和神機營,使出了最嚴厲的手段,盡可能在最短的時間里,將這些往日里只知讀書寫字的士子,給訓練成大明雄師。
現在看來,效果還算不錯。
至少,他們白嫩的皮膚都變黑了。
但若是有細心之人,便能夠發現,今日南下前往廣西柳州府的太孫幼軍衛,便非足額,約莫也只有四千出頭的人數。
也就是四個千戶所的兵力,在中軍都督府僉事齊子安的率領下,先行南下繼續操練。
而在南京城西,一支千余人的隊伍,悄默聲的踏城而出,做上了停靠在江邊渡口的平底寶船。
其中一艘九帆寶船上,朱瞻基登高遠眺,目視著這萬里長江。
身后,則是一眾武將云集。
還有一個小小經歷……
張天、羅向陽、朱秀、于謙,四人緊靠皇太孫。
張天同樣是一身戎裝,他如今終于是被授予實職,正式成為幼軍衛五個千戶之一。
落后一步的羅向陽,這次乃是主動請纓,想要借這次南下徽州立下功績,好再次與亦是南鎮撫司鎮撫使的燕南飛再次平起平坐。
朱秀,則是頂替了張天的位置,成為了朱瞻基的親衛。
至于已經成為幼軍衛經歷的于謙在此,自然是因為朱瞻基當日的答應,也是因為徽州府的事情乃是他惹出來的,自然要他來做見證。
周圍數艘包船上,則是坐乘著幼軍衛那南下缺少的一個千戶所。
他們要沿江向上,西上進入池州府,再沿著池口河南下抵達池州府與徽州府的交接處,最后由陸路進入徽州府。
而他們此行唯一的任務。
便是去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