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交趾三司官員并沒有盡數到場。
但交趾的歡迎儀式,卻是做的遠比廣西充足的多。
所有人都沒有想到,交趾早早的就在城門處,安排了眾多的百姓,紛紛夾道歡迎。
城門樓上,一面面色彩鮮艷的大明龍旗,迎風招展。
按著交趾布政左使黃福的說法,這是安州城百姓聞聽太孫駕臨,自發而來的。
不好拆穿黃福不帶掩飾的借口。
朱瞻基笑著臉收納下來這場歡迎。
交趾不比中原各省,就連遠在南疆的廣西也比不上。
永樂五年方才被正式納入大明的直轄統治,可想而知其地位如何。
而在交趾的官員,哪怕是黃福這樣的一省布政使,就算品級一般,也比不過內地的其他布政使。
黃福自永樂五年趕赴交趾就任,到現在已經快十年了。
十年間,官職未有一動。
當年和他一同就任交趾的,第一任交趾布政右使王平,更是在永樂十一年,死在了崗位了。
這才有了如今,莫勛時隔三年之后,接任交趾布政右使。
這就是一片遠離的大明權力中心的犄角疙瘩。
正是因此,朱瞻基很清楚,交趾表現的這般熱切是為了什么。
無非是想要借機討好,好挪一挪位置。
朱瞻基的額手,從城門外,一直舉到了城內。
除了在京的官員,迎來送到都會不約而同的選在秦淮河。
大明地方官府的宴請,基本都是安排在了衙門里頭。
朱瞻基抱著一顆赤子單純之心,帶著學習新鮮見聞的心情,卻沒有機會瞧上一瞧這交趾的人文風情。
交趾布政使司衙門里。
早早的就已經是張燈結彩,一盞盞大紅的燈籠,高高掛起。
似乎是要為太孫,營造出一幅身處江南的感覺。
菜肴也很豐盛,除了交趾地方的特色菜之外,竟然還有不少江南的有名菜肴。
交趾很用心!
酒過三巡之后,朱瞻基心中給出了肯定的態度。
“此戰已了,一戰定交趾。目下,太孫是否要凱旋回京?”
等到侍女撤走餐桌上的杯盤,眾人移步到偏屋茶室內,黃福態度恭敬的詢問著。
于謙在一旁默默的觀察著,眼前這些官場大佬們的交談,默默的學習著。
本來按照規矩,這場酒席,也只有齊子安這位都督府僉事才有資格陪同。但是太孫卻是特別叮囑了,要讓幼軍衛經歷一同。
于謙很清楚,這是太孫要讓他更多的了解大明的官場。
此時見黃福這般詢問,他心中默默一算,大抵是覺得對方想要讓太孫在交趾多留一些時日。
被問到的朱瞻基,微笑著飲了一口茶,方才開口:“軍中上下疲憊,大抵是要在城中休整些時日,方才會開拔回京。”
隨著太孫的話說出口。
果然,于謙從黃福的眼睛里,看到了一閃而過的喜悅。
一旁的布政右使莫勛,則是繼續保持大明官員該有的克制和矜持。
他今年年初才就任交趾,遠不知道黃福的內心是如何的煎熬。
黃福的屁股。
足足十年。
未曾挪動半分。
黃福現在聞聽太孫不會急著班師回朝,心中熱切不已,連忙再次開口:“下官雖久處交趾,但亦是聽聞,如今的徽州府正在……試點……太孫尚不急回朝,下官厚著臉,還請太孫看一看交趾的政務,該如何才好。”
黃福是交趾布政左使,便是整個交趾行政班子的扛把子,身系交趾萬千百姓,千里之地。
身為一省主官,向太孫問政,雖然說會顯得他有些無能,但在場的人卻都知道,這不過是個借口而已。
至于他方才一開口的第一句話。
也難免,是在太孫耳邊控訴,朝廷是不是忘了他,忘了他在這交趾兢兢業業十年。
所以,他才會提出,要皇太孫,看一看交趾的政務。
等皇太孫看了之后,難免會提出一些見解想法。
黃福早就打定了主意,但凡太孫這次交趾觀政,提出的所有觀點他統統立即照辦。
等到年關上奏述職奏章的時候,他也必然是要將太孫交代的這些事情,一一做實了。
到時候應天六部、內閣的老人們,看到了交趾的政績,說不得就會覺得他黃福是被太孫看中了。
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