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蟬鳴。
滿天滿地的金黃。
溝通大明南北的千里大運河,兩岸楊柳依依,綠水碧波。
從兩岸水稻田里,有溝渠連通到運河邊上。
潺潺細水,從水稻田里,流入到運河之中。
這是夏收在即,水稻田需要清空積水,承接烈日的暴曬,為最后的成熟收割做準備。
而這條功在千秋的運河,年復一年的,發揮著它那卓越的功效,被萬世之人稱贊。
然而,它的建造者,卻背負著萬世罵名。
得了一個壞的不能再壞的謚號。
亦如始皇帝,焚的是鬼力亂神、邪典祭祀的書籍,坑的是那些妄圖顛覆大一統的人。
卻被一句四字,給按上了一個暴君的名聲。
永遠沒有完美的制度。
一個龐大的體系,需要堅守被證實了的優點,也要及時革除腐朽的弊端。
如此,才能得以永駐青春,富有活力。
也唯有如此,才能民有信仰,族有希望,國有力量。
運河邊上的官道上。
平坦得直通地平線。
一行隊伍,駕馬而行,不過十余人。
領頭之人,身穿一襲青袍常服,面目黑黝,手掌生繭的七品小官兒,如同農夫一般。
小官兒騎在馬上,擼起褲腿,挽著袖子,姿勢很不錯,看不出生澀,倒像是久經御術。
在其后,兩名師爺,同樣一副農夫打扮。
再往后,則是兩班一十三人的差役,身穿青皂吏服,足蹬馬靴,腰佩快刀。
被護在隊伍中間的幾人背上,背著個大包袱,鼓鼓囊囊的,卻讓人看不出是什么。
周圍的差役,目光帶著些緊張,不時的看向四周,以及身后塵土飛揚的官道。
隊伍走的很快。
萬高的心中有些急躁,也有些不安。
江都城就在眼前,不過三五十里地,按著現在的速度,天黑落下城門前,他就能入城。
但是此時的他,卻有些糾結,有些膽怯。
不知自己入了城,該會發生怎樣的事情。
前方的官道上。
同樣升起一道煙塵。
整個隊伍不由一緊,兩名差役,駕著馬從后面沖到了前面。
手已經壓在了快刀刀柄上,目光警惕的看著縱馬而來的那人。
“大人!”
“御史大人!”
“江都城的消息。”
來人同樣是騎著馬,腰佩著快刀,掛著一塊兩淮巡鹽御史的衙門官牌。
看清了來人,擋在萬高前面的兩名差役,趕忙向著兩側,讓出中間的路來。
隊伍的速度,也逐漸緩了下來。
“萬大人,江都城消息,兩淮都轉鹽運使司衙門,前幾日召集兩淮鹽商,已替朝廷募捐三十萬兩白銀,供給南疆大軍征伐。”
從江都城而來的兩淮巡鹽御史衙門的差役,到了隊伍前,翻身下馬,一個健步到了萬高馬前,單膝著地,手捧著一卷文書。
萬高坐于馬上,彎腰俯身,取過文書,翻閱細看。
眾人靜候在側。
良久。
萬高長嘆一聲。
臉上陰晴不定,布滿陰霾。
“三十萬兩?”
在其身后一名年長些的師爺,稍稍上前,小聲道:“大人,三十萬兩應當能支撐南疆大軍,到夏收了……”
如今,國朝上下,對南疆征伐,皆有關注。
知道那邊現在是個什么情況,于是這位師爺,才有此一說。
他所想的,與當日葉英發在轉運司衙門里想的,一般無二。
三十萬兩,能撐到夏收。
只要夏收開始,南方諸省就能源源不斷的,輸送錢糧軍餉,供給南疆后面的征伐。
皇太孫在朝堂上,擲地有聲的兩百萬兩,上上下下并沒有多少人看好。
萬高冷哼一聲,手中的文書,被握成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