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同的一個文官啊。
這是戴圍對萬高的認識。
他眨眨有些惺忪的雙眼:“既如此,萬大人可與我揚州衛一同入城。”
說著,他看了一眼時刻不忘戒備的巡鹽御史衙門的差役,以及那幾人背后的包裹。
萬高趕忙道謝,指揮著衙門差役,進到揚州衛的隊伍之中。
……
時隔大半個月。
皇太孫,終于從揚州府衙里,走了出來。
英姿颯爽。
無半分,江都城中近些日子,所謂傳言,太孫不知節制、已染重病的樣子。
在他的身邊。
是揚州知府鄧永新領著的一干揚州官員。
也有張天、于謙等隨行人員。
更有。
面無表情的,現如今依舊是揚州頭等花魁的花錦官小娘子。
揚州衛大敗倭寇,斬首三百多,驅逐犯邊賊子。
捷報,早就傳回了江都城。
今日便是揚州衛指揮使,領軍凱旋的日子。
國朝勝仗。
身為本地官府,揚州府是要出城迎接的。
皇太孫如今在江都,身為宗室,更是代表朝廷在兩淮公務,自然也是要一同迎接的。
甚至,是要率領兩淮、揚州上下官員,主持迎接凱旋大軍的。
鄧永新的姿態放的很低。
他與前面的皇太孫,差著一步距離。
眾人從府衙而出,在官府差役、守城官兵的護衛下,往城外趕過去。
似乎是官府宣傳的到位了。
城中的百姓,也都已經知曉了,揚州衛大敗倭寇,今日凱旋回城的消息。
大伙兒一早就等在家中。
此時,眼看府衙里的大人們都出門了,所有人聞聲而動,一同往城外趕去。
等到了城門處,已經是人山人海,熱鬧得不行。
朱瞻基眺望過去,微微一笑:“揚州百姓,很是擁護明軍啊!”
鄧永新正要謙虛兩下,卻見街道另一邊,也有一幫差役正在開路。
看著對面亮出來的官牌。
竟然是兩淮都轉鹽運使司。
葉英發已經從官轎里下來了。
他也看到了皇太孫,以及揚州府的人。
連忙抬手,朝著這邊招呼著。
兩方人匯到一處,出了城門。
“下官未想到,太孫如此重視揚州衛得勝,竟然會親自出城迎接。”
城門外,迎接的隊伍已經擺好。
葉英發離朱瞻基半步距離,笑著奉承。
朱瞻基搖搖頭,看向葉英發:“葉大人,揚州乃是大明的揚州,揚州衛乃是大明的兵,賊子侵犯大明,我軍殺敵凱旋,本宮身為宗室,自當出城迎接。”
說完,他不再看葉英發,轉頭看向已經升起一道濃煙的官道。
一旁的鄧永新,聽著太孫的話,心中嘿嘿一笑。
葉英發的臉稍稍一愣,太孫的話大有深意啊。
揚州衛并沒有給葉英發留足思考的時間。
先頭的騎兵,已經到了城門下,正跪地奏請稟報。
少頃。
上千人的大軍,軍容整齊的開停在城門下。
指揮使戴圍,帶領軍中將校,快步上前,單膝著地,面朝太孫。
“臣揚州衛指揮使戴圍,參見皇太孫。”
“今,揚州衛不負皇恩,斬殺倭寇三百余,盡驅賊子,還我揚州安寧,請太孫審閱倭寇首級!”
說完。
軍陣中,諸多揚州衛官兵走了出來。
兩人一組,提著一個個籮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