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馬車穩穩的停在了路的另一端,眾人還沒有清醒過來。
良久之后,朱瞻基只聽著周圍,響起一片吸氣聲。
夏元吉則是最先反應過來的,立即開口:“太孫,此路造價如何?這段路,耗費幾何?”
這段路的造價?
自然不低……
因為用的是大明的人力,出的錢糧有些多……
朱瞻基想了想,開口回答:“南疆那邊,鄂宏大最近來了消息,戰事推進的很不錯,緬甸宣慰司,已經三成被我軍占領,數萬戰俘,正在接受整編遴選,不日便會押送至應天。屆時無論開山挖石、制造水泥、澆筑道路,都可用這些戰俘推進,朝廷只需提供充饑的糧食,些許遮風擋雨的棚屋即可。”
掐頭去尾。
朱瞻基的一番話,被眾人自動過濾了大半。
他們唯一聽到的是,這水泥路的建設,從頭到尾只需要用管吃管住的南疆戰俘就好了。
管吃管住的那點錢糧,對朝廷來說,大抵也不過就是個毛毛雨而已。
不過,朱瞻基又開口補充道:“父親,兩位老大人,我準備先于應天府及京畿地帶,推行水泥路建設,同時向江浙、中都、江西、湖廣推行,將江南腹地,在最快的時間內溝通起來。
除此之外,從應天至北平的水泥路,也是重中之重。日月堂初步設計,應天至北平的這條路,寬達六丈、厚達一尺,兩端并行,中間分段同時開工。
如此,不出五年,大明南北,將會徹底溝通,來往速度最少快上一倍有余!”
隨著朱瞻基的一番話說完。
不光是太子朱高熾,就連宋禮和夏元吉,也不由的皺起了眉頭。
這步子,似乎跨的有些大。
容易扯著命根子……
……
徭役。
是一個帝國,建立強大的根本之一。
用現代話術來解釋,就是統治者強迫平民從事的無償勞動,包括但不限于力役、雜役、兵役等。
因為是強迫,也因為是無償。
所以,在自古以來常被人排斥,名目繁多、辦法嚴苛,是殘酷壓榨平民百姓的一項存在。
韓非子·備內:徭役少則民安,民安則下無重權,下無重權則權勢滅,權勢滅則德在上矣。
然而,古往之君主,無一例外,在一個朝代建立伊始,就要確定徭役的存在。
無他,生產力的不足,以及物質資源的匱乏。
朱瞻基不喜徭役,但不能否認徭役對如今至社會的建設和推動性。
事情,總是要分兩面的。
不能用后世,生產力和物質極度巔峰的社會,來代入到現在,這是不負責任的。
若是現在大明的徭役廢黜,怕是都不用等到過年,帝國就會分崩離析。
朝廷的制度,事關整個大明天下社稷,朱瞻基沒打算急不可耐的,站在奉天殿的朝堂上,高呼著廢黜帝國徭役的奏請。
那是愚蠢的行徑。
但他也沒打算,將大明基礎建設的重擔,強壓在大明百姓的肩膀上。
那是殘忍的行為。
君不見,鷹醬當年一條溝通東西的鐵路,道路兩側埋葬了多少人的骸骨,這其中又有多少是朱瞻基如今所站立的土地上的百姓后人。
用南疆的戰俘,自然就沒有心理壓力了。
封建社會統治者的責任,永遠都是對內的。
開疆拓土便是少有的英武明君了。
用地方的人,來建設自家,對于統治者來說,沒有多少壓力。
原始的積累,想來都是血腥殘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