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頂了一下。
于謙翻了翻白眼:“監軍之忠心,無人能比!”
“咱家對太孫忠心耿耿!”鄭忠回了一嘴。
朱瞻基哼哼了一聲:“鄭忠,不要拍馬屁了!帶我去前面看看。”
見到太孫發話,鄭忠連連點頭。
“太孫,奴才這就帶您過去。您是不知道,就在剛剛,奴才可是親手找到了一個拳頭大的狗頭金!”
……
狗頭金握在手上。
稍稍掂量掂量。
很有分量感。
朱瞻基滿意的點點頭。
或許,這塊狗頭金可以給送回應天城,好讓老爺子知道東瀛這邊的戰爭投入,是能收回成本的,也能讓那幫天天狂吠的貨色能夠乖乖的閉上嘴。
“鄭忠,你要是能找到比這個更大的……”
“太孫!奴才一定能找到比這塊更大的!”
還沒等朱瞻基將許諾的話說完,鄭忠就已經一臉堅定的發著誓。
朱瞻基笑著搖搖頭,不打算打擊鄭忠的積極性。
他同樣是涉足在冰冷的溪水中,走到了山澗源頭。
絢麗的光芒照耀在他的臉上,讓他閃閃發光。
看著眼前的山林,已經周圍這莫名熟悉的地形,讓朱瞻基最終確定,他要找的東西找到了。
石見銀山。
或者說是大森銀山。
在倭人手中,巔峰時期年產百萬兩白銀,附帶不計其數的黃金和伴生的黃銅、黃鐵、方鉛等礦石。
在一百來年后,這座礦場生產出來白銀,占據了整個世界白銀產量的三分之一。
如此有名的礦場,其地形地圖,早就被朱瞻基記載了腦海之中。
也正是因此,鄭忠所帶領的尋銀分艦隊,才會如此精準的從仁萬海灣登陸。
而在東瀛本島上還有其他幾座礦場,不過朱瞻基只有一些模糊的記憶,真正要找到,才是需要依靠時間去不斷的確定。
而眼前的這座銀礦,如今落入大明的手中。
朱瞻基相信,會爆發出比倭人掌握時期更多的產量。
而在大內家、尼子家、毛利家、豐臣家、德川家、江戶幕府等多方勢力手中流傳控制權的石見銀山,也將在大明的手中長期持有。
這真的是一個會下金蛋的母雞!
這座銀礦,知道近代還處于開采狀態。若不是當時因為礦道透水,而不得不關停封山。
哪怕是到了現代也會繼續開采。
當然,也可能是可開采的礦脈卻是沒有了。
但朱瞻基認為,更多的可能是,當時銀價下跌,開采難度增加,以及需要保護積累礦脈的原因,才會在礦道透水之后,促成了關閉的原因。
但不管這些原因。
如今,大明可以在看得見的未來,持續性的開采。
“來人!將火藥都搬過來,尋找合適地點爆破山體,發掘礦脈!”
東海艦隊大炸逼的源頭。
朱瞻基站在山澗石頭上,指著眼前的山體,大聲的下令。
隨著他一起過來的無數火藥,被快速的運到山體下。
在仁萬海灣已經歸化建造的火藥工坊的支持下。
可以預計到,這里的山脈終有一日會變成礦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