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關于位面征戰的問題,秦言在紙上如此寫道:
【目前戰爭表現出來的形式雖然十分激烈,但究其根本并沒有達到我想象中的水平,其展示出來的模式還停留在原始的“兌子”模式】
【這也從側面證明,戰爭確實還停留在低烈度狀態,統戰局當前的戰爭目的應該還是會以攻占為主,而非“毀滅”】
位面征戰依然屬于戰爭,即使秦言在因為最初的大場面震驚之后,下在冷靜下來反而覺得只是場面大了點兒,戰爭模式反倒不足為奇。
前世便有人對戰爭進行過分析,一切原始的生命兌子戰爭都屬于相對原始的戰爭,當戰爭模式突破瓶頸到達新的高度時,應該到達類似于三體中提出的理論:
即交戰雙方使用對方毫無時間去應對,反應的戰爭技術。
此時的戰爭模式則變成了信息,技術,資源等多方面潛力的比拼,尤其是產生技術壓制的時候,勝利幾乎是壓倒性的。
統戰局目前的戰略抉擇并非是直接使用高端技術直接毀滅對方,而是把自己的水平降到同樣的階層去和對方戰斗。
這樣的意圖到底是為什么,秦言一時想不清楚。
緊接而來的是第二個問題,位面之主的階位代表了什么意義?
在還是凡人的時候,秦言覺得成為位面之主便萬事大吉,等到來到上城區,他才發現一階位面之主的存在似乎只是為了被更高階的位面之主“收割”
當他成為二階位面之主,自以為擺脫了被收割的“種田者”的命運,可遇到這次位面征戰才發現,二階位面之主只能算是相對比較強壯的螻蟻。
在位面征戰這種烈度的戰爭中,二階相對于三階來說不過是個笑話。
別人帶著自己位面的大軍直接主導一個戰場的戰斗,二階位面之主只能借用議會的力量混個先鋒或者高端戰力當當。
這在地位上就出現了本質上的區別。
而且這一整套流程看下來,從無位面到一階,從一階到二階,從二階到三階,每一次升階都代表著一次地位的無限拔升。
甚至于以后的每一次階位提升都可能代表著一次同樣的地位拔升。
這樣的制度完全推翻了秦言之前對位面之主的勢力劃分想象,他以為被特殊對待的只有一階。
結果現在看來,每一個階位似乎都是一樣的待遇?
這合理嗎?
這當然不合理。
除非有什么外在因素,導致這樣的體系變得合理。
寫到這兒秦言突然想起秋然老師曾經說過,除了太初主位面還有另外兩個主位面,并且只有成為三階位面之主后才能得知其他兩個主位面的一些信息。
莫非是因為外部競爭?
缺乏對這些信息的認知,他只能如此推斷。
秦言轉頭看向自己位面中的景象,忍不住長嘆一氣。
大炎位面的成長已經足夠快了,短短一個月就跨過了別的位面十幾萬年的歲月。
可隨著秦言的實力提升,他越發覺得位面的成長太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