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我的位面沒有成體系的科學知識啊,那你就去發展科技文明啊!
可是我不懂科技文明發展啊……你,你沒救了,等死吧。
這也是秦言為什么要選擇物質要素的原因,科學的萌芽建立在人們對于已知事物和規律的研究和總結,而當已知事物和規律本身就在不斷變化的時候,科學能夠堅持下來都不錯了。
這也是科技側位面明明有著無限的潛力,卻如此寥寥的原因,實在是科技側位面在初期過于脆弱,宗教,環境,創造力等等因素稍微缺失便會對其造成致命的打擊。
掌握物質要素,能夠幫助秦言建立一個過濾網,當位面進食新的資源之后,這些資源會在發揮效用后被過濾網轉化為位面已有的物質,相當于秦言以位面之主人工幫助位面進行循環。
這樣一來,位面環境雖說不能保證一成不變,但至少最基本的物質結構不會受到影響。
盡管有諸多資料可供參考,可秦言依舊在摸索物質要素這一條道路上遭遇了當頭棒喝。
他終于能夠理解曾經在下城區見過的那兩兄弟的發言,對于一個從未接觸過“要素”本質的人來說,要想領悟這種形而上的概念性存在還是過于晦澀難懂。
就算有前世知識和主位面經驗的幫助,秦言在第一次接觸“物質”要素這一根規則網絡上的細線時依舊是一臉懵逼。
就好像空氣一樣,你知道他在那兒,也知道他的用途,但沒有人教導,你怎么可能知道空氣的成分,運作的原理,以及其他使用的方法。
幸好科學研究方法對于要素的研究同樣有效,因為其本身就是世界的真理,是不會產生變化的永恒存在,最多就是會有一些殘缺。
最簡單的研究方法莫過于,親身對物質要素進行實踐性的操作,并總結其規律了。
只是這個過程過于繁雜,甚至于讓秦言回想起了曾被研究生實驗所支配的恐懼,若不是位面中還有時間加速,秦言恐怕老死都難以掌控這條要素規則。
這也是他沒有受過主位面相關教育的緣故,任何學派弟子在嘗試從三階晉升到四階之時都會被明確指出,不要妄想一開始就涉及“時間”“空間”“物質”“能量”這四大根基要素。
他們往往都是最簡單最基本的要素開始進行研究,就比如水之要素里面的“流動”,火之要素里面的“燃燒”等等。
秦言不懂這些,他直接開始了自己的研究。
首先利用物質要素與大炎位面中已存在的每一種物質進行操作,以觀察其實際效果并總結物質轉化的規律。
這是一個繁雜到令人恐懼的工作量,并且這僅僅是一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