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然老師曾在講課時提到的三大主位面,秦言現在已經知道了他們的名字。
太初、太始、太虛。
曾經秦言覺得自己離這些東西太過遙遠,卻沒有想到在晉升三階以后,這幾個主位面便以如此直觀的方式呈現在了自己面前。
更令他驚訝的是,除了三大主位面之外居然還有著疑似第四主位面的存在。
先排除“末劫”這個未知存在不提,議會對于其他兩個主位面的資料還算比較完善。
秦言在看過這些資料之后便對其他兩個主位面有了大體上的認知。
每一個主位面的存在方式是不同的。
如果說太初主位面是一株無限巨大的世界之樹,其存在方式就是無限衍生新生位面,其本質在于“創造”,位面中的生靈也因此成為了“世界之主”
太始主位面則像是一本書,其下雖然也有大量附屬位面,但太始位面更偏向于“描述”,即將所有未知之物定義為已知,其位面中的生靈所遵循的道路為“書寫規則”。
太虛主位面則與前兩者都有所不同,祂就像是一條擁有無限支脈的河流,議會對其的定義為“變化”,太虛主位面的生靈追求的是“以有限追求無限”
創造,描述,變化,秦言在讀到這幾個詞語的時候,只感覺頭皮一陣發麻。
與太初主位面這些掌握著要素的所謂的“世界之主”不同,也與他認知中那些動不動就打的大道磨滅之類的修行人士不同,三大主位面代表的各自的存在方式才更像是真正的“世界權柄”。
這也是議會懷疑“末劫”起源之地隱藏著第四主位面的原因,只因為“末劫”的表現形式與三大主位面極為相似。
他們懷疑潛藏在黑暗中的那個疑似主位面的存在,其存在方式就是“毀滅”,末劫就是其順應生存方式而衍生出的外在表現形式。
不過在這一點上也有爭議,有人覺得末劫對應的存在方式是“淬煉”或者“升華”
就好像修行世界不乏有天劫的存在,“末劫”就是針對世界與位面的考驗。
任何晉升之后表現出相當潛力的位面都有幾率吸引到那個存在的注意,然后在一定時間之后以種種形式對該位面進行考驗。
能夠渡過末劫的位面自然是得到淬煉,位面潛力再次提升,渡不過的自然是生靈滅絕,源力循環斷裂。
“所以說,這是我的位面潛力已經得到那個存在認可的證明嗎?”
秦言莫名生出了一種被認可,但是又無言以對的感覺。
這些知識除了有關于“末劫”的推斷外,對于其他主位面的描述都是正常位面之主在晉升到三階之后會被授予的。
這也是三階才有權利參與到位面征戰的原因,到達三階的位面便意味著在空域立足,你能夠注意到別人,別人自然能夠注意到你。
就算你不去征伐別人的位面,也總會有被敵人找上門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