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時代的第一次思潮應運時代而生。
秦言在旁從頭到尾見證了他們思想雛形的出現,先是大量形容詞與多種詞匯的補充,緊接著便是詞匯之間的概念聯系被打通。
就比如“首領”這個詞匯不再是只指定部落中某個特定的人,而是被附帶上了:分配食物,不能攻擊,順從等等一系列概念。
同時外面飄揚的雪花,也被他們附上了:危險,冷,沒有食物等等概念。
外界的寒災影響越來越嚴重,到后來甚至就連中午的日光和熱量也已經抵達了危險的邊界,大量的原始人類死在了出外尋找食物,溫暖的毛皮和燃起火的薪柴的途中,到最后已經沒什么人出去了。
但山洞內的思潮卻仍然沒有停止,詞匯概念的打通為他們長久以來的依照本能運行的原始邏輯終于找到了表述的方式。
因為會死,所以需要繁衍;因為繁衍,所以需要食物;因為寒冷,所以沒有食物。
因為,所以,提問,解答。
這是原始人類們被寒災困守在山洞中所得到的最大收獲,他們已經用信息堆積的方式開始越過現實,開始觸及事物的本質。
很快普遍的思潮得到了一個相對的統一:
因為寒冷很危險,所以要躲避寒冷;因為躲避寒冷,所以沒有食物;因為沒有食物,所以不能繁衍;因為不能繁衍,所以會死。
死亡的恐懼從來都是催化人類進化的源動力,之前按照一直以來的習慣困守在山洞中,面對族人的日漸消減,他們無能為力茫然而不知所措。
現在,他們找到了原因。
于是新的問題被提出來了,沒有食物會死,躲避寒冷也會死,如何活下去?
沒有人知道該怎么做,也沒有人敢出去。
一直負責分配食物,分配工作的部落首領也不知道該怎么做,他們在這時與所有人一樣茫然無知。
一代燧人曾經生活過的那個部落,現在同樣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
他們同樣回到了山洞之中,帶著從一代燧人的時代傳承下來的,未曾熄滅過的火。
火早已成為了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他們小心翼翼的保存著那火種,從未斷過薪柴。
可現在,火要熄滅了,沒有人出去尋找燃料。
他們眼睜睜的看著火焰從最初有一人高的熊熊燃燒之勢變成了石頭大小,又從石頭大小那樣變成了巴掌那么大,直到現在火焰已經變成了火苗,似乎一陣風都能將之熄滅。
已經熟悉火焰使用的他們知道,等到那明亮消失,火就會死去。
人會死,火也會死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