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翼從軍中撥人去沿途幫忙歸置,每一條去崇德書院的路上,都有兵士守著,有婦人抱不動孩子,就由他們幫著送去。
天黑的時候,王道利睡醒了,他晚上吃得飽飽的,出門去看熱鬧。
幾個醫館,定然已經人滿為患,亂成一團。
“本官猜測,她的順安康估計要趁亂發一筆財,她家就是做買賣的。”王立道冷嗤,“買賣人不講情面,唯利是圖!”
他上街上去,出乎意外,街上一改這兩天亂糟糟,哭天搶地的情況,居然安安靜靜,井然有序。
更不見有人抱著孩子亂跑。
他去醫館,醫館里還是有不少人,但也不是排隊排老長,家長們情緒也穩定下來了。
他停在一家醫館門口,招手喊藥童來:“你們怎么大夫和病人都這么少?”
“大人,城里大多數的生病的孩子都去城外,我家四個大夫,留了一個大夫加兩個學徒在這里,其他人也都去崇德書院了。
王立道心頭一跳,想到了什么,他急匆匆去了崇德書院。
果然,崇德書院燈火通明,里面人影穿梭。
大夫們在看護和給病人看病,藥童在配藥,家長和附近的村民自發拿家里的藥廬來幫忙煎藥。
藥廬在院子的左邊,分兩類藥,退燒和清熱解毒,四個縱排七八十個爐子,非常壯觀。院子的右邊,則是蒸饅頭的爐子,七八個籠屜堆疊上去,蒸汽彌漫在空氣中,與藥香混在一起,莫名讓人安心。
再往里面走,走廊上的家長,居然在閑聊,也不像昨天那樣,逮著他們就指桑罵槐哭得亂七八糟。
教室里,小桌子上鋪著病人從家里帶來的小被子,小的孩子一張桌子就躺著了,大的孩子兩張拼湊一下,很穩妥。
“藥送來了,來人幫下藥呢。”馬車到了,那些閑聊的家長就跟搶著扛包多勞多得一樣,一起往外去,不說扛藥,就是扛馬車這么多人也是一嗓子吆喝的功夫。
不但不亂,連王立道自己都覺得舒服。
你明知道這里都是病人,孩子都小危險隨時在,可就是覺得心安。
“劉大夫!”葉文初對一位大夫吩咐道,“您去吃飯,我換您。”
劉大夫是別的醫館的大夫,王立道是認識,只見劉大夫也沒客氣,趕緊洗手出來吃饅頭,拿著兩個饅頭一碗湯蹲邊上去吃。
“不用跑,真舒服。”劉大夫和另外一位大夫道,“老夫這兩天騎毛驢,這腚和腚磨掉了幾層皮。”
周圍連著家長一起笑:“劉大夫,那毛驢的腚脫皮了沒有?”
“那可不曉得,反正老夫的腚是不行了。”
氣氛很好。
“要老夫說,葉醫判雖是年輕,可辦事能力卻極好,這樣一安排我們大夫和病人都是舒服。”
“可不是!”一位家長接著話,“王立道那老賊,以后我見他一次罵他一次。”
王立道差點氣暈過去。
------題外話------
買買買了嗎?買了啥?我有買一把椅子,其他的東西之前就買過了,準備開啟吃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