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稍微改一下黃薄的臺詞,加上一句“那一刻,我與父親仿佛斷掉了什么一般”的話,畫面與聲音雙重沖擊。
安然也是雷厲風行的人,有了想法,馬上就當場把想法講了出來,傳達自己的意圖。
“這個小導演看來還有點意思。”
當安然正在闡述意圖時,這邊的李報田卻在心里默默嘀咕一句。
過于年輕的外表,沒辦法,很直觀就讓人有一種不信任感的感覺,只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安然這會兒的表現,邏輯清晰,條理清楚,語言組織能力也很強,三言兩語間,就用最簡單的方式,以一種一聽就懂的方式讓大家都能明白其意圖,怎么能不讓李報田高看一眼。
而且對方似乎還臨場對故事有了一些小調整,是劇本上所沒有的點,但又不得承認,改過之后,效果確實有升華。
窺一斑而知全豹,細節總是最夠反應一個人的真實水平如何。
李報田的心思,安然本人自然不知道,完成走位這一流程后,自然不是說就能立馬開拍,還要打光,光線對于拍攝其實是特別重要的一環,直接影響到畫面呈現出來的效果。
所以一切都要提前做好準備,這個流程,主要就是要讓攝影與燈光之間有個默契的合作,再讓演員配合打光。
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光替”,明星演員不想自己上場,就讓劇組找光替幫忙打光的事。
這里先不去做評價,今天李報田與黃薄這里自然是沒有這回事,兩人都配合著自己上陣打光。
這一流程中,錄音助理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為有臺詞的演員安裝無線話筒。
美工人員開始與掌機員合作,自動自覺地按照攝影機的起幅、落幅(也就是鏡頭所見范圍)開始清理場地,添置或整理道具,避免有穿幫鏡頭。
穿幫這種事,也是不少見了,古裝劇里面出現空調、礦泉水瓶子等等,張國師拍《英雄》時,都有一只對講機在梁超韋腳下出現過,這些都是場地沒清理到位。
當然,也有可能是需要,但后期忘記處理P掉的現象,但真出現比較違和不是需要道具的東西,到底還是清場工作的失誤。
除了清場外,如果有群演當背景,副導演還要安排群演走位,現在《打包》這場戲,到是可以略過這一點。
待這一流程走完,就是演員的正式排練,完后各部門差不多也都完成準備工作,自然就可以正式開機打板。
基本上拍戲就是不斷重復這么一個流程,或許有一些要求沒那么嚴謹,又或者要趕時間,比如電視劇就經常趕時間,那怕明知道效果沒達到最好效果,但只要勉強看得過去就不再多管。
加上技術越來越先進,濾鏡拉滿,還能粉飾一些小問題,小毛病,小瑕疵。
就這種態度,你說,拍出來的質量還不是在碰運氣?
電視劇又是免費的,免費你還要求這么多,觀眾甚至都已經習慣,主動用這樣的借口來安慰自己。
從白(~ ̄▽ ̄)~“女票”的角度來看好像也是,但肯定難出什么精品。
安然管不了別人,他只能要求自己,去做到能做到的最好程度,端正態度,用心拍便是。
總而言之,《打包》拍攝現場,當一套流程順利走完后,他便來到了監視器后導演席坐定,并拿起對講機最后一次跟各部門確認就緒,便下令拍攝開始。
場記入場,于鏡頭前打板:“第一鏡,第一次,開始!”
“啪!”
就像是“沖鋒”命令一般,演員與各部門都進入“戰時”狀態。
安然也通過監視器看到實時傳來的拍攝畫面,然后一句“臥屮”迅速沖至喉嚨間,差一點就要“閃亮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