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人物,三個角色,三種不同的境遇,一下子就有呈現出來,并形成一種對比感。
這本就是《中國合伙人》原本的剪輯風格,安然并未刻意去改變,依然沿用了下來。
怎么說呢?
電影的敘事手法有很多種,一種是最常規那種,劇情就按照時間往前走便是,大部份電影就是這樣的手法,例子也多不勝數。
一種是多線敘事,不難理解,很多條線最終匯合在一起,最典型例子莫過于寧號那部《瘋狂的石頭》。
一種是回憶敘事,《中國合伙人》差不多就是這種敘事結構,劇情推動中,會夾雜著以前的回憶情節。
再通過三大主演偶爾的畫外讀白,便讓電影故事情節一看就明白,不會因為有時過于快速的剪輯手法而看不明白。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中國合伙人》的開頭方式,顯然獲得了全場專業人士的認可。
一葉知秋,自然更讓眾人期待起安然這部新作接下來的表現。
最終確實沒有讓人失望,偶有的搞笑氛圍,既不突兀,也沒強行,反到有一種無奈中的幽默感。
比如幫有男朋友的女同學打開水,在課堂上自黑說自己就是孫子,背后其實都有著一種黑色幽默。
時代的浪潮,各自的境遇,失去的愛情,無情的現實,還有被迫的選擇,向前的人生總是跟想象中不能同步,這才是人間真實。
《中國合伙人》這部電影最神奇的是什么,就是很多觀眾可能或多或少,都能找到一些相似遭遇。
與此同時,黃小明這一次的表現,明顯如《風聲》一般,是讓觀眾覺得意外+驚喜的。
甚至有些專業人士都想著,前者是不是要就此在演技這條道路上崛起了?
鄧抄與佟大維兩人相對來說,表現可能就要中規中矩一些,沒能有一個明顯大突破,但也沒有什么失誤。
額外提一句,安然本人其實也有客串一個小角色,就電影中上課時鄧抄因為“美國夢”與老師起了爭執,TooYoungTooNaive那段情節。
最后不是打架了么,就是他帶的頭,一句“這到底什么世道,給我打”很是囂張。
“嘩嘩嘩~!!!”
總之,就這樣,待到片尾字幕開始出現,放映廳內的燈光被打開,全場起立的響亮掌聲響了起來。
無疑,《中國合伙人》至少已經得到了全場觀眾認可。
安然也帶著一眾主創人員登臺接受大家的掌聲,并進行致謝。
……
“安然新作《中國合伙人》首映,群星到場助陣,征服全場觀眾!”
“黃小明繼《風聲》之后,演技大突破,金爵獎正在招手?”
“黃小明鄧抄佟大維互飆演技,強強對決,誰強誰弱?”
“安然,一個新星導演,光芒閃耀魔都國際電影節!”
隔天,自然少不了媒體對《中國合伙人》的各種報道,幾乎一邊倒的好評,不知道的還以為安然已經拿到了金爵獎,也是……
不過他本人卻沒空理會這些,晚一些時間便連夜飛回了蓉城,還有不到十天時間就要畢業考試,更是要準備畢業論文,他是真沒空再耽擱。
寒窗“苦”讀四載春秋,只差這最后一哆嗦,還是好好把業畢了再說。
之后就可以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一頭扎進娛樂圈,不放過任何一個漂亮女明……啊呸,是不斷拍出好電影來,鑄就一番個人事業。
并不偉大的夢想,應當是可以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