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號定了,明!
大明山的人很是激動,朝臣們也很是高興。
從今日起,就沒有青閥了,而是明閥…不對,是明國!
他們不知道的是,姜藥其實很想定國號為“大明”。
但是,青閥二十郡加大明山三郡,也就是二十三郡,還不抵一個普通的甲藩大,相對西域實屬彈丸之地,要是自稱大明,那就有點可笑了。
大明,暫時只能是口頭稱呼,就像是之前的大青。
姜藥漸漸找到了感覺,他身子發飄,眸子神采飛揚,語氣愈加鏗鏘有力:“楚恒,開始吧。”
楚恒出列道:“我大明國主,暫時正式稱號為明國公,自稱寡人,命令稱鈞旨或君命!”
鈞旨,本意是貴人的命令,一般是王侯貴爵的命令。
姜藥雖然當了國主,但沒有稱王,更沒有稱帝。他恪守華夏政治規則和制度,當然不能以國公之位,就僭越帝王之禮,他的命令,不能稱為詔旨。
鈞旨,足夠了。
他既然是始作俑者,就要帶好頭。
帝就是帝,王就是王,公就是公!
楚恒繼續念道:“因我國小民寡,暫不定年號,改宣統七年為明元年!”
姜藥很想定年號,但是吧,他自己還是拉不下臉。
他的打算是,起碼到了稱王的時候,疆土大增,公國變王國,才有資格定年號。
現在就定年號,滑稽了。
至于之前讓青祿定年號宣統,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他定明元年紀年,其實是學習朱元璋剛當吳王時的做法:吳元年。
還有,劉邦剛當漢王時,用的是“漢元年”。
這都是有例可循的。
眾人聽到這里,都是長長出了一口氣。
好了,從現在起,就是明元年!
他們聽著楚恒的話,忍不住都是神采飛揚,與有榮焉。
“我大明,以日月圖為旗,定都大明山城!”
姜藥沒有封官授爵,也沒有做太多變化,就是易幟稱君而已。
這是轟動丘南,甚至令整個西域側目的大事。
明元年二月初二,原青閥攝政姜藥,在群臣和三軍擁戴下,建國為明,登明主之位,姜藥就是明國公。
消息傳出去,整個明國和大明山的軍民百姓,包括凡人,都是歡聲雷動。
姜公終于登上了君位!
大明!明國公!
從今以后,自己就是大明子民了!
可是,此舉傳到周邊武閥,卻引起恐慌和憤怒。
武家貴族再次一片大嘩。
姜藥篡位!易幟稱君!
姜藥賊子,改號明國,自稱國公!
要翻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