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與薛道衡更是知交好友,他給寫薛道衡的十多首詩乃是當世杰作。此時一聽老友出聲反對,楊素臉色為之一僵,露出了無奈之色。
最先提出禪定寺這個巨大工程的人其實是楊廣,除了緬懷亡母,還有討好佛門之意,而楊堅確定這項工程以后,反對者紛紛把矛頭指向楊廣,有的人是真的反對浪費,但更多人是為了反對而反對,事態演變至今,禪定寺已經有了認清派別的政治用意。
然而文氣過人、政治不明的老友顯然沒有意識個中含義,更讓楊素感到棘手的是,薛道衡以獨孤皇后生平為人來勸諫,讓人無從破解、無從反對。
經他這么一說,要是繼承修禪定寺,那么便是玷污皇后美名;要是不修,既是壞了圣人緬懷、紀念亡妻之興致,也是毀了楊廣辨別敵友的用意。
“圣人,臣也反對修建禪定寺。”不出楊素所料,當薛道衡一開口,尚書左丞元壽便順著薛道衡的意思說道:“大興土木、耗費財力民力無數,圣人當初也說大隋新建,當以節儉為上,此言猶在,臣以為我等君臣不可忘懷須臾。”
右御衛將軍張瑾也出列道:“圣人,不能失信于民啊!”
“圣人,臣也反對修建禪定寺,以免文獻皇后美名沾塵。”
“圣人,臣堅決反對建寺,若圣人堅持,臣以死諫之!”
大殿里反對之聲激烈,反對之堅決令楊堅、楊廣、楊素始料未及。而且理由都是皇帝不能出爾反爾、不能使賢后之名受污,個個都是為帝后著想、個個都是忠臣。
楊廣萬萬想不到事情變成這樣,臉色數度變色,眼見父皇猶豫不絕,心中焦急萬分。
他為了圓父皇紀念母后之心、為了圓自己感激母后恩情,不久前以監國太子名義,詔令天下各地數百名大德高僧及其弟子赴京入駐禪定寺,此寺如果修不成了,自己就是失信天下佛門。
要是遍布天下佛門信徒知道自己“欺騙”了幾百名大德高僧,非要發起暴亂不可。事態要是演變到那一步,自己難辭其咎,若是反對勢力借機鬧事,搞不好會因此下臺。
心急如焚的楊廣看了看楊素、蘇威、宇文述,發現幾人盡皆無言以對。他也知道大家繼續爭辯的話,馬上被前太子派系以“玷污帝后清名”加以攻擊,搞不好被父皇遷怒,如果不爭又損失到自己,他們夾在中間很難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