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郎君、小娘子,這邊請坐!”一名青衣老人見到楊集和柳如眉目光看向自己這邊,便起身招呼。幾名隨從向旁邊擠了擠,讓出空位。
“那就打擾諸位了。”楊集見到見此老眉目慈祥,應該是管家之類的人,也便走了過去,把馬袋放下,笑著向老人及周圍隨從拱了拱手。
“小郎客氣了,大家出門在外的,誰沒個難處?”青衣老人笑了笑。
其實他也是看人說話,大隋王朝依然保持著士庶不同席的習慣,老人只是管家,而旁邊幾人也是地位低下的隨從、侍女。如果楊集和柳如眉身著錦袍頭戴珠玉,老人是絕對不會請兩人和他們同桌,只因這是對于身份高貴的無禮,就算兩人不計較,但也會有損他們自身的家教、家風。
但楊集和柳如眉見天氣炎熱,身穿不吸汗的綢衣實在難受,而且行動也不方便,于是兩人都穿上了透氣吸汗的白疊布衣。老人見兩人身穿布衣,衣帶上也沒有掛一件標識身份的裝飾品,他便本能的認為兩人也只是平民,和他們同坐自然是無妨的。
楊集和柳如眉坐了下來,此時已是午后,他也有點饑餓了,便向侍立的伙計吩咐道:“你剛才到看到那支商隊是我的人,你給他們送去三百斤燉羊肉、兩百張胡餅、兩百碗綠豆汁、一百壺果酒。我們這里只須十斤醬羊肉、四張胡餅、兩碗豆汗、一壺果酒,如果有瓜果,也來一點。”
眾人聽到后面的話,盡皆嚇了一跳,這世上哪有這么能吃的人?而且大熱天的,這雙璧人還有這么好的胃口?
“我們還要趕路,弄快一點,知道嗎?”楊集又向伙計吩咐道。
“好咧,客人稍坐!”伙計歡天喜地而去。
老人端起酒壺給兩人倒了一杯酒,笑問道:“小郎君口音,好像是京城這邊的!貴姓啊?”
“我正是京城人,免貴姓楊。”楊集連忙拱手感謝,他也笑著問道:“聽老丈口音,應該是并州那邊的,對不對?”
“正是!”老人也笑了:“我們祖籍絳州聞喜,現在在京城居住,我們前天護送我家小娘子去枯竹寺進香,今天剛剛歸來。”
楊集聽了此話,第一個反應就是聞喜裴氏、裴矩,說不定這些人便是裴矩的家眷,不過也不好去打探人家隱私,便婉轉的說說道:“我雖然沒有去過聞喜,可也知道千年士族裴氏就是在聞喜。聞喜裴氏出現了很多了不起的人物,他們在政治、文化、律學、外交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貢獻,遠的且不說,比如我大隋故襄州總管裴政,他生前參與了《開皇律》的編撰,在《開皇律》完善過程中,他博采魏晉南北朝時各朝刑典,取其可用之處,為我大隋律法的完善,作出了巨大貢獻;還有吏部侍郎裴矩,那更是了不起的大人物。”
他話音剛落,旁邊的馬車里傳來了“刷”的一聲響,車窗已經打開,一名少女好奇的打量了過來,當他看到楊集,一雙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驀然一亮,露出濃濃的驚喜之色,臉頰上的小酒窩,使她白玉也似的臉多了俏麗和可愛之色。
楊集的視線正好對著馬車,車窗的動靜使他的目光自然而然的看了過去,一見車中少女的容顏,不由得笑了起來,原來是裴矩的女兒裴淑英,自從在芙蓉園被虬髯客行刺之后,就再也沒有見過她了,想不到真是巧了,笑著打了聲稱呼:“巧啊,淑英娘子。”
“真是好巧,我還以為聽差了呢!”裴淑英驚喜的從馬車的走了下來,亭亭玉立的身子又高了一點,嫣嫣婷婷的如同一朵含苞欲放的水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