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他在哪見過……
他又花了兩次的時間,從頭到尾將復現出的施法點與標準咒語相比對,終于,如果他沒認錯的話,希克蕾婭留在障礙咒里的魔法鎖居然是她上課講過的那個實例。
那個并不復雜卻構造異常精妙的魔法鎖——他們在課上整整學了兩周的那個。
它對咒語的幾處變化節點彼此呼應相成,以極為特殊的節奏相合在一起,如果按照單個節點分別破解的話永遠不可能成功。
只有唯一一種最為巧妙的方法可以解開它。
至少希克蕾婭在課堂上是那么說的,林墨也非常認同,因為如果不是希克蕾婭在課堂上講解過的話,他覺得自己一輩子都不可能想出那種破解方法,連赫敏都是這樣認為的——當時希克蕾婭在講解這個魔法鎖和解鎖方法時赫敏發出了不可思議地驚嘆。
真要比喻的話,可以說它有點類似看起來簡單卻構造精巧的幾何證明,必須通過最為獨到且另辟蹊徑的鑰匙才能將之解開,除此外別無他法。
但問題是……他已經學過了啊……
和所有的一年級學生一樣,他知道這種精巧的魔法鎖的標準解法。
為什么希克蕾婭要在障礙咒里用這樣一個她在課堂上反復講解的魔法鎖,一個林墨已經掌握解法鑰匙的鎖?甚至可以說是他唯一知道解法的鎖?
難道她是因為課上示范過太多次而順手嗎?
或者她已經下意識認為林墨不可能接觸過三年級的障礙咒和相應的解法,就沒有留意咒語中的魔法鎖?僅僅只是隨手而為?
但那又為何要多此一舉地給障礙咒加上魔法鎖?
真的是因為順手了嗎?
林墨壓下疑慮,開始著手練習解咒——畢竟他以前從未嘗試過將這種魔法鎖的解法融合在障礙咒的解咒中,雖然理論上只需要把鑰匙配入解咒即可,但實際應用并沒有那么簡單,他必須在施咒時一氣呵成地極為精準地完成每個動作變化才能保證咒語和鑰匙同時生效。
也就是說必須改變標準的施法動作和習慣。
人在緊張的時候很容易對時間產生誤判,或快或慢,林墨手里也沒有任何計時工具——房間里也沒有,連那個奇特的三層沙漏都被希克蕾婭帶走了,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花了多久才成功地將變化后的解咒施放了出來。
“解除障礙!”林墨終于再次向入口舉起了魔杖。
咒語擊中無形的障礙,仿佛一粒火星落在了易燃的宣紙上突然燃起火光。
他耐心地等到火光向周圍逐漸燃盡,上前試探了一下。
障礙咒已經解除。
終于!
顧不上去追蹤希克蕾婭的蹤跡(比如向周圍及條走廊上的畫像詢問),林墨用最快的速度在黑暗的走廊中跑回了四樓。
“簡?!”他沖著空無一人的平臺急急地說:“你還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