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心中有些嘀咕,表面上卻鄭重的向玄慈抱拳行禮。
“方丈大師,在下劉云,觍為逍遙派第三代掌門,靈鷲宮宮主。”
童姥與靈門同輩論交,按這層關系來算,劉云和玄慈雖然年齡差距很大,但也應該同輩論交才對。
玄慈對劉云的平輩禮儀并沒有多說什么,慈眉善目的點了點頭。
“逍遙派向來隱逸,久不過問江湖俗事,劉掌門此來當是有要事相告吧?”
雖然玄慈的態度還算和善,但他話中的機鋒讓劉云聽著有些不舒服。
‘呵~隱逸,不過問江湖俗事,也就是讓我別多管閑事的意思嗎?’
自從達摩東渡創立佛教禪宗以來,佛道之爭就從未停歇過。
道門昌盛則佛教式微,反之亦然,全看彼時當權者的想法。
相比清靜無為的道家,佛門的擴張欲望更加強烈,各大寺廟不事生產的同時,還老是愛侵占土地田產,加快土地兼并、王朝更替的進程。
過去的歷史中曾出現過多次當朝皇帝滅佛之舉,卻從未聽說過有人滅道。
道家的清靜無為有好也有壞,好處是不易沾染塵世因果,不會成為當權者的眼中釘。
壞處則是太過低調,在民間的普及度與喜歡上躥下跳刷存在感的佛教有一定的差距。
自唐武宗滅佛以來,以少林寺為首的佛家名剎保持了很長一段時間的低調。
直到北宋建立,天下重歸平靜才再次大開山門廣迎天下香客。
在佛門勢力衰退的在這段真空期內,道門因為自身的清靜無為的理念,沒能及時站出來搶占宗教信仰的市場,白白浪費了一次絕佳的機會。
如今,佛門再次興起。
少林玄慈方丈和五臺山清涼寺的神山上人被并稱為降龍伏虎羅漢,不管在江湖還是民間都擁有極為響亮的名聲。
相比之下,道門近年來除了紫陽真人張伯端外,沒有其他拿得出手的招牌人物。
而且紫陽真人是專修內丹的有道全真,一心修道,對江湖事和爭奪道統沒有興趣。
逍遙派的創派祖師逍遙子學究天人,琴棋書畫,醫卜星象無一不曉、無一不精,在修道方面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逍遙子將道學與武學相結合,創出了逍遙派的多門絕世武學,并分別將它們傳授給三名優秀的入室弟子。
逍遙子一脈的道統傳承自莊子,門內神功的靈感理念大多都來自莊子的逍遙游。
莊子認為,人要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游于無窮,才能獲得真正無拘無束的逍遙。
逍遙子傳承了莊子的“三無”理念,對門下弟子管束不嚴。
雖然給予了他們最大的成長自主權,但也因為直接導致了李秋水和童姥綿延日久的內斗。
事過境遷,劉云沒打算置喙逍遙派祖師的功過,人總是要往前看的。
既然佛道二者注定尿不到一個壺里,劉云也不打算用熱臉去貼逼人的冷屁股。
臉上帶著公式化的微笑,劉云拱手淡淡的說道:“方丈大師果然遠見,劉某此來是為了通知少林,五月初七將于岳陽君山舉行武林大會。”
“哦?”
玄慈眼中精光一閃,面上依然保持著和善的笑容。
“老衲實不知近期會有武林大會召開,還請劉掌門明言。”
‘呵呵~我信你個鬼,你個老東西壞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