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7.1了,這本書磕磕絆絆,歷經兩個月,終于也迎來了上架。
上架嘛,根據舊例是要賣個慘的。
說來你們可能不信,我還真是從小吃苦長大的。但那都是生活給的,沒有辦法的事。
我小時候,我們家里只有靠我爸一點點固定工資過活,我媽一直處在打零工的狀態。因為我爸在一個小島上上班,一個月也不回來幾次,所以就我媽一個人拿著一點點錢,一邊起早貪黑當剝蝦工人,一邊還要照顧我。
印象里最深刻的是一個月才能吃一次的淀粉腸,3毛錢的那種,還有常年出現在飯桌上最便宜的大白菜。
因為我們是住在海島,明明收入都很微薄,卻因為運輸的問題,東西都賣的不便宜。
沒什么別的經濟來源,大多數人都選擇出海搏命,村里很多戶人家的老公都死在海上,留下了很多孤兒寡母。
因為是海島,連淡水都要從陸上運輸。有一年淡水緊缺,洗臉只敢弄濕毛巾即可,刷牙也就是半杯的量。
但媽媽很樂觀,也導致那段時間我并沒有覺得特別難熬。算是苦中作樂吧,每天都傻兮兮的,除了覺得自己穿的都是別人家的舊衣服,一年到頭沒見過玩具,除了偶爾一毛錢的泡泡糖就沒吃過別的零食以外,每天都還挺開心的。
反而是長大了才明白原來那個時候是真的很窮很窮,同齡人很多的快樂都是我沒見過的。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我們那個小家就是字面意思。臺風天的時候,屋里也是暴雨,要到處躲著才能找到地方睡覺。
我爸也就是在這種困境下選擇了出海,一個一輩子只會看書和做飯的人,明明怕的要命,為了我上學的學費,還是冒著丟命的危險去了。
當然沒什么經驗的人不可能掙到多少錢,相反,熬出了一身病。甚至我三年級的時候,突聞噩耗,我爸的船翻了。當時整個人都是懵的,我媽跌跌撞撞去接傳真,萬幸萬幸他還活著。
很多年之后,他才告訴我。那天晚上,泡在冰冷的海水里,他是最后一個被救上來的。所有的財物行李丟了都沒啥,唯獨一張全家福和我寫給他的一封信丟了讓他有點難過。
也許正是這些經歷,讓我變得十分好強。長大以后,毅然決然一個人出門闖蕩。
報喜不報憂好像是所有離開家門的兒女的常態。就好像我爸媽至今都不找到兩年之前我被檢查出來得了比較嚴重的病,做了手術。以至于到現在還需要每半年做一次體檢。
只能說所有的苦難都是一種經歷吧,讓自己在遇到人生的挫折時,不那么容易被擊倒。
好像說的有點多,再說回寫作吧。
其實我在小的時候就有過寫作的夢,當時初中高中開始知道網文,一時之間如饑似渴,我記得我看的第一本男頻的小說就是Z大的《無限恐怖》,直接那叫一個驚為天人,如癡如醉,總覺得一個人是怎么有腦子寫出這種文的。
那時候電腦課上偷偷摸摸就在看小說,甚至16歲那年還悄悄寫了一本女頻開在了紅袖,居然還簽約了。不過因為那時候沒什么閱歷,連打斗場面都不知道怎么描寫,也就無疾而終。
那么,是什么讓我重拾了小時候的夢想,重新拿起筆桿子,開始寫小說的呢?
說到底,還是工作的不順利,無處發泄,我想到了轉移注意力。當時啥也不懂,用另一個號在起點開了一本書,當然不可能簽約,甚至我連一章起碼2000字這個道理都不懂,斷斷續續想起來寫,結果自然沒什么水花。
我以為我和網文的關系就到此為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