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風范,不象大儒,而頗有些古代驢友的風彩,樂正云秀來過兩次仙居,走過綠道,對南峰山與永安溪有幾份印象,經過與蘇尹筍反復核實,自個清楚所處的地方正是以前的仙居,二浙路是日后浙江與江蘇的合稱。穿越前,樂正云秀認識一個姓方的驢友,是仙居登協的會長,仙居方姓都由方院長這系從桐廬移民后發展下去的,不知他是這位院長的幾系孫,難道說,遺傳的基因這么強大,幾千年前的方院長就善登山?
歷史真是奇妙,一年前曾與方會長舉杯喝酒,現在,卻與他爺爺的爺爺的爺爺…………一起驢行。樂正云秀不知禁的笑出聲來。方院長是知道她的身份的,所以,他問起來的時候,樂正云秀也沒有隱瞞。
方院長搖了搖騾車上的酒葫蘆說:“我的子孫千年后在這里繁榮昌盛,到山頂后,該浮一大白。”
一個小時左右,騾車到達升平鄉永欣里下各村,抬頭望處,數巨石磔立山巔,如鳥爪。中一石,端如藥杵,插天心。
“小友,給你講一下此巖的傳說吧,漢孝桓帝時,神仙王遠字方平與麻姑至,蔡經亦舉家見之。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許,于頂上作髻,余發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錦綺,光彩耀目,不可名狀。坐定,召進行廚,皆金盤玉杯,肴膳多是諸花果,而香氣達于內外。蔡脯行之,如柏實,云是麟脯也。麻姑自說云:‘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又淺于往者,會時略半也,豈將復為陵陸乎?’。
到達山頂,只見石杵插天,高近十幾米,古松數株,蟠絡其上,丹霞洞亦在石杵旁數十米處,是一個深三四米,寬六七米的巖洞,只有普通人家的一間房子大小,里面有個麻姑像但并無道人駐扎。
真個是蒼海桑田啊,方院長拿出酒葫蘆與兩酒杯,倒滿酒,吟詩一首曰:“怪石倚空碧,傅有神仙跡。元放古來游,孝先舊曾歷。山前無斷碑,往事杳難覓。麻姑去不來,青鳥無消息。”
吟罷,遞上加滿酒的酒杯向樂正云秀打招呼說:“小友,蒼海桑田,世事無常啊,當此勝景,你我共飲一杯。”
樂正云秀拿出干糧,老少兩人在山頂在夏日的南風中歡飲。酒是米酒,度數不高但甜,沒多時,樂正云秀就有些醉熏熏了,放開喉嚨唱了起來。
《笑紅塵》
紅塵多可笑,癡情最無聊。
目空一切也好,此生未了。
心卻已無所擾,只想換得半世逍遙。
醒時對人笑,夢中全忘掉。
嘆天黑得太早,來生難料。
愛恨一筆勾銷,對酒當歌我只愿開心到老。
風再冷不想逃,花再美也不想要。
任我飄搖,天越高,心越小。
不問因果有多少,獨自醉倒。
這歌是東方不敗的插曲,頗有飄然出世的道家意味,此處又是道家第十福地,山頂,南風正勁,把酒臨風,衣袂飄飄,確有些莊子逍遙游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