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兒吱兒叫奶奶,
奶奶不肯來,
嘰里咕嚕滾下來。
又是偷東西,又是叫奶奶,最后又滾下了燈臺,誰聽了這童謠都不會認為是種吉兆。丁謂口才雖好,一時之間卻也無語。
這個熊安生,說話不挑時機,常讓人不得安生,可朝堂中也需要直臣,不可阻了言路。
“司天監,昨日星象如何?”停了半響,見群大臣無人作答,皇帝忙向司天監探究天意。
“臣無能,京中連日陰雨,已有半月不見群星爭輝,臣無法窺視天意。”司天監卜星接連地向皇帝叩頭請罪。
“無星無月,無從觀測天象,愛卿何罪之有?快快請起。”皇帝吩咐內侍扶起卜星,環顧了一圈后,接著問朝臣說:“那位愛卿能試著′給朕解釋此一童謠?”
皇帝掃視了一眼群臣,朝堂上一片寧靜,無人出聲。又過了一會兒,大臣們還是禁若寒蟬。皇帝拿眼睛示意了一下丁謂,丁謂越群而出,一開口又言驚四座,說:“恭喜陛下,賀喜陛下,這童謠主大遼國主母子失和,父子爭權,皇上千萬之喜呀。”
“愛卿何解?”皇帝聽了,驚得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剛才朝堂無人回話,皇帝覺得冷場了,丁謂平時多機變,只隨嘴一問,那知他又出驚人之言。
“遼國太后垂簾聽政,童謠中的奶奶指的乃是蕭太后,小耗兒指的是大遼大王的二王子,蕭太后寵愛他,想讓他繼太子位,燈臺指的是朝堂,二王子并非嫡長子,繼太子位名不正言不順,故謂之偷油。兩個王子相爭,必使朝堂大亂。奶奶不肯來,嘰里咕嚕滾下來。主蕭太后已亂了方寸,幫也不是,不幫也不是,兩王子相爭的結果,朝堂亂成一團,大遼一亂,不正是我大宋的機會嗎?”丁謂展開他無窮的想象力,把這童謠解釋得頭頭是道。他的話也并非空穴來風,大遼朝中兩龍奪嫡,早有細作上報過朝庭。
“圣上施行仁政,得天之佑,大遼不戰自亂,萬歲萬歲萬萬歲。”群臣的祝賀聲中,皇帝宣布退朝。
大遼朝庭同樣受到童謠的影響中,蕭太后的侄子蕭云津在朝中奏報說:“臣下在邊關,聽得小孩在唱著童謠,謂是一只小蜜蜂,飛入花叢中,飛呀,飛呀。又有另一童謠說:“大松鼠,教老虎,學什么?學爬樹。記得教上樹,忘了教下樹,
害得老虎下不了樹,抱緊樹干大聲哭”。臣百思不得其解。”
韓德讓微微一笑,回答說:“老臣解釋一下,小蜜蜂,宋帝也,花叢,后宮嬪妃也,宋帝寵幸劉妃,又懼內,見了其它嬪妃只留口水不敢釆,所以,子嗣單薄,不象我主開支散葉,福澤綿綿。”
群臣大笑,宋帝怕老婆,天下聞名,只有一個兒子,好象來歷還有些不清不楚。遼國對禮儀的講究程度不如宋國,大臣們在朝中偶爾也敢言笑。
可是,后面一個童謠又該作什么解釋呢?朝堂聰明些的文臣立即想到,本朝蕭太后垂簾,遼帝并無權柄,是否指的是她與兒子的關系呢?老虎本是森林之王,她把兒子扶上帝位,卻握著權柄不放,遼帝繼位卻無權,如老虎上樹,不得自在,失去稱霸山林的雄風。所以誰也不敢說。武將們卻在紛紛猜測這老虎這般沒用,到底是誰。
蕭太后也意識到些什么,在椅子上發話說:“衰家有些倦了,今日早朝即到此吧。”小黃門宣布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