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里的混戰開始了。
王老帽他們散開當然是散成了一趟線拉成了排往那個藏身之地去的。
先扔磚頭碎瓦石子的妙處在于,敵我雙方本是在接近之中,那都在聆聽著對方的動靜。
可是當有聲音忽然在身旁不遠處響起甚至有個別倒霉的日軍被砸得發出滋哇的聲音時,那么黑暗之中的中國士兵在哪里就會讓日軍狐疑不定,他們就會分不清敵我。
只要他們發出聲音,接著便會有手雷從天而降爆炸開花,到了這時再想分出敵我來除非有光亮,否則基本不可能了。
日軍的喊叫聲、手雷的爆炸聲相繼在黑暗之中響起,可是又有誰知道敵我的戰斗情況呢,黑暗之中的盲斗甚至親身參與者也只能搞清自己是活著的,至于別的他們也摸不清頭腦。
而這于人少甚至已經彼此分開的一方來講,那還不是最好的選擇嗎
日軍的照明彈依舊沒有升起,因為那里現在也已經是一片混亂了,那里的日軍同樣蒙逼。
不過真的不想小瞧日本人作戰的勇氣,有日軍軍官明白,這樣的混戰他們大日本皇軍占不到絲毫的便宜。
那么唯一的途徑便是弄出亮光,打出照明彈,甚至哪怕打開手電筒點或者用打火機燃起一處火頭呢
在那日軍軍官的大聲咆哮聲中,真的就有日軍士兵那么干了,這回是按亮了一個手電筒。
他們用手電筒倒不是說非得找到黑暗之藏著的中國士兵,而是他們想重新把照明彈打起來。
剛剛他們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就在他們正準備打第二顆照明彈的時候,迫擊炮那里莫名其妙的就發生了爆炸。
可現在的情況是他們必須弄出亮來,他們相信只要他們讓那照明彈象小太陽一樣在天宇中照亮,那么中國士兵必被消滅混亂也絕對會至此結束。
只是就在那名日軍剛剛按亮手電筒,有其他日軍找到照明彈正要往那迫擊炮里塞的時候,他們沒有人注意到,在手電筒光柱之外的黑暗之中有,有兩顆手雷從六十多米外的廢墟處已飛了過來。
當日軍的彈藥手將那照明彈順著炮管滑落擊發之際,有一顆手雷恰恰就在他們的頭上炸響了。
于是在接下來的一刻里,那門需要用手扶著的迫擊炮便傾倒了下去,而那顆照明彈便也激射了出去。
見證戰場神奇的一刻到了
便有敵我雙方的士兵注意到那顆照明彈象一顆流星般平射了出去,若是那照明彈有知,于它來講倒是做了一回如此神奇的與地面平行的旅行。
而最終好巧不巧的是,那顆照明彈卻是射到了一所尚未被戰火摧毀的房屋之中便轟然爆裂,在那一剎那,那屋子里但凡有孔洞的地方,比如門窗,比如巷站時被鑿出來的窟窿,便射出了類似于手電筒光柱般白光。
就這幕情形讓看到的人是如此的難忘,就好象那屋子里藏了一枚巨大的火種,然后那個屋子就會“嘭”的一聲化為齏粉
到了此時,正在向那會合地前進的王老帽他們如何不明白,這是后方有友軍出現了這是在幫他們啊并且,這個人也有可能就是商震
只是到了此時,王老帽他們無論如何也是不可能再回頭去尋找的了。
道理很簡單,他們活下去找到商震才有意義,現在再返身回去的話,那不是找人,那是在找死
后世有一部軍旅劇提出了一種口號叫“不拋棄不放棄”,口號嘛,不能說不對,可是在殘酷的戰爭中至少在這里存疑
后世又一部某國大片,叫拯救大兵啥了的,說某國某老太太的幾個兒子都上了戰場,最后只有一個還活著的,那某國總統就下了個總統令,說無論如何要把那老太太最后一個兒子從戰場弄回來伺候他老媽才行。
于是一場營救行動就此開始,為了救那個兵某國又死了n1個兵
看看大片拍攝效果也就罷了,畢竟人家做的是真挺好看的,至于那故事本身可千萬別當真,要是用東北話來講那就叫“快拉倒吧,純特么的扯犢子”
不過話說回來,有的時候碰到自己的同伴被敵人追殺,躲在暗處的人是否去救那還真的就是一個令人難以決擇的事情。
一個小時后,就在那所在外面看怎么都不應當是站著的房屋里,真的就有人已經在商量這樣的事情了。
“你們說要是咱們現在看到白斬雞正被小鬼子追著呢,咱們是去救還是不去救”問話的那是陳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