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槍聲響起的剎那,中方陣線上便有好多人將目光看向了東方,而這其中既包括旅長劉成義也包括他的警衛連長商震。
原因卻是,商震帶著些人正陪著旅長劉成義視察前線陣地。
337旅十萬火急的奔赴千里,可是到了之后并無戰事,為此王老帽還發了牢騷。
不過再發看牢騷也改變不了現實,337旅便在那白沙河東岸開始構筑工事了。
日軍是從東而來,337旅為什么要在東岸構筑陣地,難道他們也要學中國古代的背水一戰嗎
那當然是不可能的
背水一戰那是古代冷兵器時代的事,敵我雙方都用冷兵器,背水一戰的一方被逼入了死地,唯有置之死地而后生。
可時下不行,時下已是熱兵器時代了,更何況日軍有著絕對的火力優勢,他們若是敢背水一戰,除非以后不想再打仗了。
至于為什么不想再打仗了,還用問嗎在日軍的優勢火力下,那他們遲早會與陣地共存亡
劉成義下令在白沙河東岸構筑工事的原因有三。
一個是地形有利,有成片的矮山。
一個是因為皋城就在河的東岸,他們可以依托皋城與日軍打巷戰。
最后一個則是因為那白沙河終究只是淮河的一個支流,有些河段不用船就可以涉水過河,那么便不是死路,就算失了東岸337旅也可以撤到西岸再對日軍隔河而擊。
所以在到達了白沙河一線后,337旅始終是在挖戰壕做工事了的,就在前方那個警戒哨卡向日軍斥侯開槍射擊的時候,劉成義他們恰恰就在后面主陣地的戰壕之中。
前面的槍聲凌亂卻并不密集,有軍官便向劉成義說出自己的判斷,而那個軍官恰恰就是前方葛長立班的連長。
幾分鐘后,有士兵從前方跑過來報告了情況,那個士兵正是被葛長立派回來報信的那個叫鐵子的士兵。
“旅長,咱們回去吧”陪同劉成義視察前線的參謀長李想建議道。
劉成義沒有理會李想的建議反而朝衛兵要來望遠鏡向前方觀察了起來。
李想眼見劉成義不想回去便給站在旁邊的商震使了個眼色。
前方只是小股日軍在活動,李想當然不會讓商震帶人把旅長給硬架回到后方去,他也只是想讓商震也勸勸劉成義罷了。
只是沒等商震勸呢,所有人就看到前方那座光禿禿的石頭山處卻是又有人往回跑了。
劉成義皺眉了,這又是什么情況
可是當第二個士兵出現在了劉成義他們的面前開始報告前方情況時,隨著那個士兵的講述眉頭卻越皺越深了。
按理說,日軍在明,葛長立負責警戒的那個班在暗,雖然說日軍比葛長立班還多了幾人,可先下手為強,葛長立班也不會吃虧。
按照第二名士兵的講述,一開始也確實是如此,他們班還是打死了幾名日軍的。
只是誰曾想他們班也只是在打第一槍時占了優勢,當日軍開始還擊敵我雙方開始對射時他們就處于劣勢了,更兼開闊地對面負責掩護日軍也開始射擊,他們就更無還手之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