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就不得不提東北軍中另外一個重要人物了。
這個人姓俞,叫俞秀中,身上掛了一連串的職銜,諸如東北軍51軍的軍長,國民政府河北省主席,平津衛戍司令等等。
張少帥出國去了,就把51軍委托給他了。
現在東北軍一共有4個軍,而51軍兵力卻是其他三個軍兵力的總和,共有17萬的兵力,商震他們所在的第7旅,也只是這17萬人中的幾千人而已。
俞秀中那是堅決抗日的。
要說俞秀中堅決抗日,那是有家庭傳統的。
俞秀中的親爹在大清國的時候,就是在東北駐軍的一個軍官。
當俞秀中還小的時候,他爹領著他路過一片老大的墳塋的時候,就對他說,日本人和咱們有仇!
那好大一片墳塋是怎么來的?卻是在東北打的日俄戰爭時,日軍在旅順口屠殺了中國軍民1萬8八千多人!
這種情況算什么?打個比方說就是甲和乙有仇,他們兩個人打架,可是他們打架不在野地里不在巷弄里那些公共的地方,卻是跑到了丙,也就是第三者的人家打架,其中的一方還殺死了近2萬多的中國軍民。
這特么的算什么?用東北人的話講,這就是窩囊到姥姥家了啊!
曾經有人說過童年時的經歷甚至會影響到人的一生。
這位俞秀中記得他父親指著那片墳營時悲憤的表情,所以打小他的心里就埋藏下了仇恨日本人的種子。
后來這個俞秀中加入了直系軍閥,直系軍閥的頭子是誰?那是一位鼎鼎有名的吳大帥。
那位吳大帥在與奉系,也就是張少帥的東北軍作戰過程中被打敗了,俞秀中最終就轉投到了張少帥的摩下。
而最終他就得到了張少帥的重用。
他本身是從直系轉投過來的,又不是東北人,為什么張少帥會重用他呢?原因自然是因為張少帥后悔了,后什么悔了?當然是后悔九一八沒和日本人打起來。
現在全國上下一片罵聲,都說張少帥是不抵抗將軍,他心里又會如何好受?
好吧,歷史人物的評價自有史學家置評,這里咱只說這位俞秀中。
現在的問題是國民政府與日本人達成協議了不讓抗日了,他們十七軍即將被調往陜西,眼看著日本侵略者日漸囂張,俞秀中心中如何能忍,表面上的抗日不讓做,背地里他還是可以搞些小動作的。
上層政治中的暗流涌動,終于再次決定了小人物們的命運,商震他們就是這樣來到天津的。
在中國一部著名的名著中有一個橋段叫作劉姥姥進大觀園。
那是說一個鄉下老太太到了上層人家的居所里,看到什么都新鮮鬧了很多的笑話。
而商震他們呢?他們也是土包子進城,這回又會演繹出什么樣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