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即將慷慨赴死的國軍88師士兵,從領章可以看出他是一個上等兵。
他頭戴德國35鋼盔,帽檐遮掩的雙目炯炯有神,堅閉雙唇面容冷峻,表示出一副壯士一去不復還的決心和氣慨。
他左肩臂章顯出來他的部隊翻號”88d”。右肩扛著的是一支中正式步槍,左肩斜背帆布子彈帶,右肩是木肩水壺的帆布背帶,兩顆仿德制24長柄手榴彈系在胸前”
上述言語后世之人根據留存下來的德械師士兵照片所進行的描述。
在那國家積貧積弱的年代都給后人留下了心理上的陰影,后人都對德械師充滿了感情,那么當年之人對德械師有什么樣的厚望也就可想而知了。
德械師英勇嗎當然英勇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雖然當初國民政府想要建立起六十個德式師,可其實真正達到德式師要求的部隊一共也只有四支罷了。
他們打了淞滬會戰又打了南京保衛戰,最后只有一個師也就是第36師成建制的退出了南京城,而接著又在武漢會戰中打了富金山保衛戰
而在富金山保衛戰中,僅存的德式師第36師從萬余人打到了800人,那是德式師最后的榮光。
至于說后來的滇西反擊戰,雖然那時七十一軍的前身是德式師,可是準確的說倒不如說他們是美式師了。
雖然說德械師中下層官兵打得很英能也很慘烈,可是一支部隊表現如何卻終究是要受國家各個方面的影響的。
最后的榮光落幕,卻也只能說,仗本來是不該那么打的。
仗本來不該是那么打的,是指哪樣打,當然是硬頂著日軍的炮火發起沖鋒啊
而就在民國二十六年12月13日的上午,王老帽卻也正在嘀聲叨咕著“這仗啊,本來是不應當這樣打的啊”
隨著王老帽的叨咕,他們這一伙人卻是全都看著他,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商震他們這一伙子人,商震不在,那大家卻都是在等著王老帽拿主意呢
王老帽在叨咕啥他所叨咕的卻正是那些嘴里正高喊著“丟那媽”而奮力前沖的粵軍
此一時彼一時,從南京城里要突出日軍包圍的粵軍現在卻也采用了沖鋒的辦法。
德械師沖鋒那是上面選擇性錯誤,可是粵軍沖鋒卻是不得以而為之,他們不沖不行
如果他們迎面撞上的日軍給阻滯住了,那么日軍只會越聚越多,至于中國方面的援軍那肯定是沒有的。
為今之計,粵軍也只有不顧生死的往前沖了。
就在昨天夜里,王老帽他們還沾沾自喜呢,只因為在他們隨著那支粵軍出城之后,城外竟然還有粵軍
就王老帽估計,那粵軍的兵力就是沒有一萬也足有數千。
大樹底下好乘涼,有粵軍在前面打沖鋒,他們這些東北軍的散兵卻是正好借光跟著人家沖出去。
只是,王老帽錯了。
粵軍人多,那日軍的兵力卻也是越聚越多。
昨天夜里粵軍就與遭遇到的日軍一頓好戰,當時那天上的照明彈就沒有滅過,已是把天地間照得如同白晝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