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還在繼續。
石油危機還爆發以后還在升溫。
但是原油的價格卻在慢慢回落,究其原因,無數歐美人民,尤其美國人民,堅定地相信在美國和其它大國干預下,這場戰爭會很快結束,而石油這種資源也會重新回歸它原本價值。
對此,不管是世界各國的金融時報,還是新聞電視臺都報以樂觀姿態。
而油價開始小幅度回落的現實也告訴大家,這種趨勢似乎已經形成。
對此,作為那些做空原油期貨的投資者還是暗自慶幸和歡呼雀躍。
那些做多石油的投資者則開始快速止盈,要把賺到的錢飛快揣進口袋
巴菲特負責的投資公司見勢,也開始耐不住寂寞,還是投進曾經止損后資金,繼續做空原油期貨。
幕后唐尼羅斯柴爾德更是磨刀霍霍,從唐氏金融公司抽出一大筆錢,足足有三億美金再次通過巴菲特投入市場,按照他的話來講,“不死不休”
是的,這次他要復仇
打個漂亮的翻身仗
如此情況下,石志堅壓力再次加大。
同時與他一起抗壓的還有金融大鱷索羅斯,作為石志堅挖來的操盤手,他在全方位地執行著石志堅制定計劃,力求盈利翻四倍
如此“可笑”的計劃,讓整個華爾街,還有各國金融人士笑得肚子疼。
索羅斯被華爾街同行稱之為“華爾街貪狼”
而石志堅本人更是被冠名世界級的“貪婪大帝”
“他們瘋了嗎還盈利四倍沒看到石油價格正在慢慢回落”
“貪心不足的結果都是被貪心殺死”
“奢望得到四個金幣,結果卻是一個子也得不到”
這是華爾街金融時報那些大佬們對龍騰基金評價。
與此同時,龍騰基金的那些投資者在外界的影響下更是蜂擁而動,想要與龍騰毀約,要拿回屬于他們的錢
按照合約,一年內翻倍,可是現在他們就要拿回他們的錢
因為他們知道,萬一石志堅這次輸掉,就會直接破產
到時候合約上面所寫的龍騰承擔一切后果,將是廢紙一張
“龍騰基金,還錢”
“騙子基金,花錢”
一幫人還組建了示威團隊,在龍騰基金臨時辦公地開始游行示威。
那些美國媒體紛紛拍照,更有一些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跟在這幫示威隊伍后面拍照留念,一時間,龍騰基金樓下成了這個年代的“網紅打卡地”。
作為投資者之一的亨利市長雖然沒有直接參加示威活動,卻在暗地里給這些人打氣,精神上支持大家拿回屬于他們自己東西
格蘭特局長更是很接地氣地幫示威者買水買面包,告訴他們“革命需要本錢,養好身體是第一”
就在所有人看衰石志堅和龍騰基金時候,以洛克菲勒為首的美國石油霸主,開始進一步囤積石油,不管是本土的,還是進口的石油統統囤積起來,不對外售賣。
洛氏的這一瘋狂舉動立馬制止住了石油價格下跌勢頭。
就在所有人詫異莫名之際,由于戰爭原因,石油禁運的效果開始慢慢顯現出來
美國零售汽油的價格從1973年5月的385美分上漲到1973年12月的551美分。全美各個加油站外面等待加油的汽車排起了長隊。某些州還實行了汽車單雙號加油制度,如果車牌號的最后一位數字是單數,則在單日加油。車牌號的最后一位數字是雙數,那就只能在雙日加油。
美國首腦要求全美的加油站在周末停止出售汽油,結果造成加油站的汽車長龍變的更長。為了減少石油消耗,根據緊急公路節能法案,1974年全美公路汽車限速為每小時55英里即88公里每小時。到1974年1月末,美國20的加油站沒有一滴汽油。
實際上到上一時空的1980年,美國已經沒有國內汽車廠商生產軸距超過130英寸33米、總重超過4500磅2041公斤的豪華汽車。汽車廠商們開始生產大量燃油經濟性更好的4缸發動機小汽車。
英國政府要求人們在冬天只對一個房間供暖。德國、意大利、瑞士和挪威則禁止在周日駕駛小汽車、小艇和小型飛機。瑞典對汽油實行限量供應制度,荷蘭則把使用能源超過配額的人投入監獄。
亞洲方面,盡管在歷史上與中東地區缺乏聯系,但東瀛是最依賴阿拉伯石油的國家之一。
1970年,該國71的進口原油來自中東。1973年11月7日,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宣布東瀛是“不友好國家”,并削減了該國12月進口原油的5,引起了東瀛國內的一陣恐慌。
在這場石油危機中,石油出口國家第一次戰勝歐美大國,掌控了石油價格的主導權,可以對那些控制油價的歐美資本主義大國說“不”并且在這場爭斗中積累了巨額的財富。
而西方國家紛紛關注能源安全,開始尋找石油的替代能源,比如風力發電和可再生能源。1975年,美國開始實施戰略石油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