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見港督大人,有要事同他相商”一大早石志堅就乘車來到港督府,對港督麥立浩的私人秘書說道。
“不好意思啊,議員大人港督他老人家正在開會”秘書忙解釋道,“昨天一艘載滿500人的偷渡船在灣仔附近發生事故,偷渡來的越南難民引發了社會巨大反應,要求政府對他們進行人道救援”
石志堅楞了一下,“報紙拿來”
昨晚石志堅忙著整理黑金事務,沒怎么關注焦點新聞。
很快那秘書就把今天一份報紙交到石志堅手中。
石志堅仔細看去,果然,昨晚灣仔碼頭附近發生巨大沉船事故。
具體來講就是海警在搜查偷渡船的時候,那些蛇頭為了逃命,與海警交火,最后海警船炮彈擊中偷渡船船體,引發沉船。
慶幸的是經過及時營救,那五百多名越南偷渡客除了兩三個倒霉鬼淹死外,其余的都被救了起來。
現在輿論出來了,一些報刊雜志大力譴責港英政府冷血,炮擊偷渡船造成人員傷亡。現在利用輿論來要挾政府用人道主義拯救這些越南難民。
麥立浩為此很是頭疼,于是就一大早開會商談解決辦法。
事實上,這件事情很好解決,那就是安頓好這些難民就好,可問題是救援的錢哪里來五百多人的吃喝拉撒誰來負責更重要的是后續問題,這五百人你人道主義援助了,以后再來五百人,五千人,五萬人怎么辦
事實上,這個年代越南人偷渡香港是有歷史原因的。
1975年4月30日越南共和國西貢政權南越滅亡之后,當時美國支持的南越西貢亡國,戰爭結束,北越和南越統一。大批美國人在美軍協助下慌忙撤離,數萬越南人也得益于常風行動離開。之后海空交通全封鎖,進入暫時的軍管。當時由于北越對于南越一些涉嫌與南越軍和美軍有關的官員民眾進行再改造,對資本主義改造,使得一般南越有產者紛紛偷渡出國,號稱“投奔怒海”。
早期這些投奔怒海的越南船民,偷渡的工具是破舊漁船。多數只是南越時期湄公河三角洲漁民家木船或者鐵船,其實很難進行遠洋航行。而由于人數眾多,漁船環境十分惡劣且缺乏淡水。許多偷渡者在沒有抵達目的地就已經死在船上。而且一些前往馬來西亞和泰國的船民,在泰國水域還會遇到海盜,這些海盜對于船民心狠手辣,獲取不到財物就濫殺船民,導致許多船民命喪海中。
1980年代越南赤貧,大批越南漁民偷渡前往東南亞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尋找機會,估計有上百萬的船民整個80年代偷渡出國。而單單香港就有20余萬偷渡的越南人,當時香港在望后石、沙田白石、屯門開泰工業大廈、深水埗營、九龍灣觀塘道50號啟德船民營、大鴉洲、屯門虎地等地改建為越南難民營,直到2000年香港最后一個越南難民營才關閉。
1988年香港政府實施難民甄別,被分類非法經濟移民會被遣返,香港電臺每晚播放一段越南語廣播宣讀新政策,由于首段粵語念是“不漏洞拉”,由于這四個字頗有喜感,至今在香港提及“不漏洞拉”,人們都會想起越南人。
在香港難民營的那些越南偷渡者,經過香港政府多年的安排,耗費十幾億港元處理,最終有的被安排移民歐美國家,有的則被遣返回越南,有數萬人則留在香港落地生根。
這也就是香港歷史上讓數屆港督頭痛事情,越南難民處理問題。
現在恰好是1975年年尾,越南偷渡香港事件越演越烈,并且不斷引發社會輿論爆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