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石志堅一愣。
“哈哈,是不是把你嚇住買賣人頭就是搞移民公司咯”雷洛大笑,“你想啊,單單每年從香港移民到溫哥華的人差不多就有三千,再加上東瀛,泰國,菲律賓,越南等地方的,每年最少也有數萬人每個移民需要繳納的辦證費用是三千美金,其他雜七雜八加起來最少要兩萬”
“兩萬美金啊,這可不是個小數字,作為移民公司除了向溫哥華政府繳納一定比例的費用之外,最起碼能拿到三成,也就是六千美金,再加上吃回扣什么的,完全可以賺足一萬美金如果能夠壟斷整個溫哥華的移民,一年賺足上億美金也不是不可能”
石志堅原本只是隨便聽聽,可是越聽越是心動。
實際上,依照石志堅現在的身份地位,對于賺錢已經看得很澹了,但是讓石志堅心動的是“移民”兩個字。
作為上一世的人,石志堅清楚地知道香港從六十年代起一共有三波很大的移民潮。
第一次移民潮發生在1967年5月6日,由于一起勞資糾紛,香港新蒲崗人造塑膠廠的工人,開始上街罷工游行。
工人對降薪、禁止休假的規定感到不滿,而大規模的裁人更是將他們進一步激怒。
港英當局沒有去安撫,而是采取了暴力行動,多名工人被打傷,20多人被逮捕。
罷工事件就像一個火苗飛進了原野上的干柴,這股抗議的火勢很快就燃遍了整個香港。一時間,反英標語貼滿街頭,反英口號震耳欲聾,罷工游行此起彼伏。
在此后兩年中,由于擔心局勢不穩,很多香港市民開始變賣財產離開香港,造成香港的第一輪移民潮。許多生意人遠走南洋。
第二次移民潮則是發生在八三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之后,消息傳到香港后,一股新的恐慌和迷茫再次席卷社會。
離開祖國大半個世紀的香港民眾,不了解大陸的情形,有一些對于香港的前途缺乏信心,又一次激發了本地龐大的移民潮,大量富豪、擁有特殊技能的專業人士,紛紛帶著豐厚的資金紛紛離開香港前往歐美。
第三次移民潮則發生在九七回歸前后,以及接下來的金融風暴時期,此時的香港社會,彌漫著一種不知未來會如何的悲觀情緒和焦慮氛圍。
大量香港富豪,不惜賤賣了香港資產,飄揚過海,遠赴異國他鄉。在移民潮最高峰的時候,各種聽都沒聽過的小國都爭搶著香港人移民過去,連佛得角這樣的國家,都把移民廣告打到了香港的雜志上。
而當時受港人歡迎的就是加拿大移民項目
對于石志堅來說,那些選擇移民離開香港的香港人并沒有做錯什么,畢竟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方式權力,但是他們錯過了香港真正的經濟發展,在香港成為世界金融中心期間,他們錯過了紅利,錯過了最好的發展機會。
除此之外,很多香港人在移民的時候被無良中介欺騙,被黑心公司欺壓。
花費一輩子的積蓄,到頭來來到加拿大只能選擇刷碗,通廁所這樣的工作,甚至還是黑戶口,被人抓著就要蹲大牢。
女人更慘,很多女的直接被賣去做按摩女,洗腳妹。
更有甚者,這些移民不但花光一輩子積蓄,來到加拿大還要給黑心公司打工還賬欠一屁股債,這就是美滿的移民生活
想到這里,石志堅飲了一口手中啤酒“移民公司么這個生意我做了不過我賺的不是錢,是良心”說完,把啤酒罐狠狠拋向空中
雷洛似乎有些聽不懂石志堅這些話,但他什么也沒說,只是轉臉看向海面道“良心以前我也有的不過最后被狗吃了現在我也想找回良心,卻怎么也找不到阿堅,如果良心能賺回來的話,算我一個”
石志堅看了一眼雷洛,笑了,拍拍他肩膀“當然可以那句話怎么講來著”
“一世人,兩兄弟”
“對”石志堅笑道,“一世人,兩兄弟”
溫哥華,唐人街。
“吶,你看看我這家西餅店裝修的多氣派呀”
就在石志堅與雷洛在海邊籌劃著開移民公司時候,曾經在飛機上和石志堅有過一面之緣的小胖子孟大雄正攬著自己女人的細腰,得意洋洋地視察剛剛裝修好的西餅店店面。
女人披著貂皮大衣,自認華貴艷麗,對著西餅店巡視一圈,翹起蘭花指“切,還算可以”
“什么叫可以以后你就是這里老板娘”孟大雄使個眼色,讓伙計搬來一把椅子讓女人坐下,討好地說道“到時候你只需要坐在這里收錢,什么都不用做至于我呢,就把分店也開起來,到時候整個唐人街,整個溫哥華就都是我孟大雄的西餅店,一到開業時候你我就跑去剪彩,你說多威風呀”
女人也被孟大雄吹水說的心癢癢,用指頭在孟大雄額頭上點了一下“我就說你厲害吧,雖然個頭小,長得又難看,可是很有才呀,我最欣賞有才華的男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