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嬸又是一陣數落教育,話語連綿不斷,不過律音卻沒有絲毫不耐煩的感覺,只是笑著靜靜的聆聽下去,這種被李嬸教育的事情他已經有好些年沒有經歷了。
李嬸看到律音臉上掛著的笑容,就算她再怎么能說會道,這時心中的氣也一點都無法發泄出來,她長嘆一聲:“算了算了,兒孫自有兒孫福,你回來了也好,我們也算是有個能幫忙養老的人了,那道觀你不在的時候村里大伙無事都會幫忙清理一下,你只要換下床單就好了。”
“謝謝李嬸,還有各位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律音真心實意的向在場的眾人道謝,大家上前和他嘮嗑了幾句后也就都散了,臨走時還有幾個人邀請律音一起吃飯,律音也是笑著答應了。
走在村子那用沙子鋪平的田地小徑上,律音再次覺得自己的選擇是對的,無論魔都再繁華,那也不是屬于他的地方,他長于這里,他屬于這里,也正因此他要回來。
道觀建在青山的半山腰上,律音走入山間,步入真正的自然,感受那份安靜祥和的氣息,他深深的吸一口,眨眼間他墨色的眼眸明亮。
就這樣,一鼓作氣的上吧!
邁開腳步,律音如同一陣清風般流入山林之中,他穿行過清澈的小溪,陡峭的山路,最終來到他所想的地方。
“呼!看來身體還和以前一樣啊。”長呼出一口氣,律音摸了摸自己的后背,一般普通人步行要十幾分鐘上來的山路他五分鐘就到,后背已經濕透了。
不過律音也沒急著換,他往前看去,入眼就是一座已經有些掉漆的朱紅色道觀,道觀大門之上匾牌寫著“律己觀”三個大字。
律人先律己,這是律己觀自建觀起就立下的規矩,與釋教那行善積德修來生的宗旨不同,道家自古講究的就是天人合一修己身,而這也是律音名字由來的另一個原因。
律音看著那三個和幾年前并無二致是大字,他輕聲道:“我回來了。”
“咔嚓——”
推開已經老朽的木門,律己觀只是一座山間野觀,除了山下村子偶爾有人上來拜拜送點香火錢以外,最值錢的大概也就是那上百年的道觀本身吧?
律音作為半個道士,他第一時間就走到了正廳中央拿起柜子內的香點燃插在香爐內,隨后又是進行拜禮。
奇怪的是,香爐臺前并沒有一尊神像,有的只是一幅掛在墻上,畫紙有些枯黃的山水畫。
畫中有山,有水,亦有百獸萬靈。
這就是律己觀拜的“神”,在外人看來這著實有些“離經叛道”了。
但真正懂行的人知道這并不值得詫異,因為道家和道教信的從來不是神,他們信的是道,在他們看來,神也不過是道在外的化身,而道蘊含在天地之間,天地自然才是道教最為正宗的神像。
進行完拜禮后,律音抬起頭來看到山水畫突然一笑,他想起來自己四五歲的時候為了點鞭炮還把這畫拿來點火,好在最后被師父及時阻止,要不是看在過新年的份上,按在椅上一頓打是免不了的。
時至今日還歷歷在目,律音看向山水畫的一角,那里還有當初被點時的燒黑的痕跡。
律音拿起一旁掛在墻上的雞毛撣子上前給山水畫掃塵,像神像這些事物普通人是不能碰的,只有專業人士才可以去碰,幾年不在上面已經落滿了灰。
打掃完灰,律音正打算轉身去收拾內房,忽然,他眼前一亮,山水畫上射出一道金光打在他身上,然后又隱匿不見。
律音回神,臉上有些呆傻:“這……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