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宇宙電梯工程那么偉大,若成功以后,蘇晟會開發民用版本嗎?比方說,搞一個太空酒店或者太空影院以及太空觀景區。”
“放心,蘇神的心和我們蕓蕓大眾在一塊,他會為我們著想的!”
“對了,說了半天,今天主角蘇神呢?我就不久前見他露了一面,就再也沒見到他人了!”
“這不重點,大家快看屏幕切換到翠屏縣火箭發射基地了,看來要準備發射了!”
……
中州西郊翠屏縣火箭發射基地地表指揮中心。
媒體記者現場直播:“距離火箭發射,還有五分鐘!”
攝像鏡頭對準所有現場指揮部工作人員和顯示直播的大屏上。
一般來說,火箭發射前都是這些工作,發射前7小時釋放第1個氣象氣球,用于收集大氣層熱屬性特征。
發射前4小時30分鐘工作人員移除外部環境控制系統,使冷氣流進入火箭系統,隨載航空單元組件進行系統校準,完成外部子系統測試,并啟動動力裝置,撤消第一級航空艙通道平臺。
發射前3小時30分鐘再釋放6個氣象氣球,評估是否當前大氣狀況適合于火箭發射。
發射前3小時慣性導航容錯單元組件完成校準,并開始進行導航測試。
發射前2小時30分鐘C波段信號發射器啟動,測試距離,完成距離安全系統核實,輔助動力單元證實發射系統運行正常。
發射前2小時飛行器穩定系統收回,并確保處于安全狀態,地面控制站系統開始監控發射控制中心的指令,聲抑制水控制系統被轉移至地面控制站,檢測視頻、操作飛行指令和試驗飛行指令。
發射前1小時45分鐘安全工作人員開始進行檢測工作,確保發射臺處于安全狀態。
發射前1小時15分鐘對火箭發射的地面指揮、控制和通訊系統進行標準化監控,移除試驗性飛行儀器,在飛行器穩定系統收回之后,慣性導航容錯單元組件執行最后的校準。
發射前1小時出于安全因素,所有的工作人員均離開發射臺,距離檢測系統評估是否符合“發射”或“不發射”。
發射前43分鐘飛行終止系統激活,并確保處于正常運行狀態。
發射前30分鐘配置飛行儀器,除照相機之外,相應的飛行儀器啟動電源,并開始記錄實時性操作。
發射前4分鐘6臺攝像機和低功率發報機啟動,遙感勘測進行校準核實,準備工作一切就緒,發射前距離安全問題已排除,倒計時時鐘啟動自動化計時。
發射前3分鐘55秒聲抑制系統核實壓力、水箱水位和動力狀況,飛行終止系統和固體火箭點火引擎啟動,航空冷卻扇的動力終止,機載數據記錄器開始運行。
發射前1分鐘40秒飛行控制系統被激活,火箭準備進行發射,慣性測試子系統執行最終校準。
發射前1分鐘20秒飛行控制系統接收開始指令,信號發送至操作飛行儀表和試驗性飛行儀表數據流,并進行同步校準。
發射前35秒飛行控制系統從校準模式轉換成導航模式,慣性和導航數據進行精確性核實,輔助動力單元開始順序啟動。
發射前21秒通過搖擺和傾斜垂直軸1.5度,對可再使用固體火箭發動機推進矢量控制萬向節進行測試。
發射前16秒地面控制站發布聲音抑制命令,開啟閥門用水沖洗移動發射平臺(閥門最大水流可達到每分鐘90萬加侖)。
發射可再使用固體火箭發動機啟動,點火升空!
“發射之前最后一次檢查完成!”
航天司科研中心“01”領航員聽到匯報后,開啟最后倒計時。
“10,9,8……”
全球觀看直播人數達八十億,都在看這一次直播,本來,一次運載火箭發射并沒有什么太值得關注,起碼不會受到全球人民關注,但這一次不同,宇宙電梯也會在今天一并建立,是人們有希望讓藍星和太空直接接觸的第一步,對人類踏入太空時代是有著非凡意義的。
“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