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朝,文平元年,元月。
一年前,橫掃天下,結束百國紛爭,一統寰宇的當今福朝皇帝陛下文平帝福禪,明詔天下,開科取士。
為了向天下百姓,表明其實行文治的決心,福禪在下詔前,就改元“文平”了。
原來福禪一統天下前的年號是“武統”,現在改元為“文平”,足可見福禪要實行文治的決心。
消息傳到龍首山上,伏彧高興不已。
實在是這個消息,讓伏彧終于有理由去勸他的父親伏龍,同意他去吃福朝的皇糧,做一條咸魚了。
不!
是帶著一身本事,報效朝廷!
來到這個世界已經十六年了,伏彧從小就一直被在武林和江湖之中,薄有名聲的伏龍,逼著學武。
因為這個世界,百姓飽受戰亂之苦,所以大部分人都信奉武力,輕視文化。
“學武有出息,讀書無大用”,已經成了這個世界大部分百姓的主流認知,只有需要文化人來幫他們治理國家的統治者,才會重視讀書人。
大概是伏龍在龍首山白手起家建立神龍派太辛苦了,故而伏龍在伏彧出生之后,就已經為伏彧安排了好了以后的出路。
按照伏龍的想法,伏彧就該從小跟著他好好學習武藝,練就一身本領,然后就可以去江湖歷練,從而在武林之中取得一定名氣,等到伏彧熟悉武林江湖里的方方面面的彎彎道道之后,就可以繼承他的神龍派。
這樣的話,繼承他的衣缽家業的伏彧,以后起碼來說,應該是吃喝不愁,生活無憂,不用擔心生活落魄了。
要是運氣好,有了名聲和實力的伏彧,能引起某個大家閨秀的注意,愿意下嫁到神龍派,又或者伏彧能收幾個富貴人家的弟子,那以后伏彧就算是有了長期飯票,吃喝無憂,甚至可能一輩子也都不用愁了。
偏偏,伏彧可不這樣想。
當一個立派只有二十二年,門中一共只有三十三人的小門派的掌門,未來能有多少出路?
而且,做掌門又累,又沒錢途!
不僅勞心勞力,要管理門派上下大小事情,還有可能因為門派收入不多,賺不到錢,導致門派破產。
甚至于,要是管理不善,伏彧還可能因此欠下一屁股債,實在是不值得。
畢竟,這年頭,創業有風險,繼承家業也有風險,只是風險較低一些而已。
因此,伏彧一直覺得投靠福朝,在朝廷里謀求一官半職,從此吃一輩子皇糧靠譜。
有皇糧混吃等死,這不香嗎?
只是,以前天下紛亂,沒有預支未來的能力,根本不能亂向哪個國家下注,說不得就會成為亡國之臣。
不過,現在好了。
福朝一統天下,在內無謀反,外無敵手的情況下,基本上,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出現王朝崩塌的情況。
況且,真要是出現二世而亡的情況,那伏彧不得現在就做準備,等到文平帝駕崩,然后按照套路,用“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類似的言語,誘導受壓迫的百姓,隨他謀反,逐鹿天下嗎?
當然,伏彧對這些也只是想想而已。
正常來說,福朝只要皇帝不作死的話,那現在起碼應該有百年國運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