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村的鞭炮聲,早已斷斷續續的響起了,喬錦程和余大慶點起的鞭炮還不算是最后一個。
年夜飯,宋氏和喬氏準備了三桌,住人一桌,下人兩桌。
主人一桌是在正福樓廳堂的圓桌上吃的,廚房留給了所以的下人。
晚飯后,一家人來到已經準備的雙層八角亭里,各種準備了娛樂節目,準備打發過年守夜的時間。
雙層八角亭很大,怎么說也不少有百平的樣子,冬天的時候會裝上門窗,夏天的時候會將門窗歇下換上簾幕。
這會兒,八角亭內已經燒暖了壁爐地暖,中間也放上了一個大大的軟墊和圓形矮幾、一床圓形薄被,矮幾上放了桌面,桌面上放了好些點心和茶水。
一家人進了八角亭后,各種脫下披風,隨身的丫頭個個手里都拿了東西。
真讓人想不到的是,不僅喬錦程會樂器,宋氏和喬氏也會樂器,余大慶一個打獵的粗漢,不會什么樂器,但卻會吹口哨,而且,發音非常清脆動聽。
“外公和外婆先來段琴簫合奏如何?”
聽喬氏說,她小時候經常聽到喬錦程和宋氏兩人一個彈古箏一個吹簫,而且,宋氏也將她的琴藝教給了喬氏,所以,母女倆個都會琴藝。
原主會的古箏,也是喬氏教的,只是,余老婆子沒有音樂天賦,而且怕吵,很少讓余米兒有學習的機會。
“呵呵,好久都沒動手了,手指都有點兒僵硬了。”
喬錦程從小子手里拿過多年未碰的玉簫,感慨道。
“是啊!還以為往后里都不碰它們了。”
春芽已經幫宋氏將古箏放好,宋氏坐下后,撫摸著古箏也跟著感慨道。
一曲余米兒不知名的曲子,在宋氏和喬錦程兩人的樂器中傳出,琴簫合奏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絕配,即琴聲與簫聲共同響起,配合得很完美,令人陶醉其中。
一曲完畢,眾人還沉浸在琴聲中,不得不說這夫婦二人合作得真是非常之完美,從那渾然天成的樂聲中,不難看出,這是一曲他們經常合奏的曲子。
“外公、外婆你們好棒!”余米兒第一個帶頭鼓掌歡呼。
“你這丫頭,大呼小叫的!”宋氏有些不好意思的低頭,低聲輕恕余米兒。
“真的很好聽嘛!”余米兒反駁道,“娘,輪到你了哦!”
“好,只是,我沒有你外婆彈得好!”
宋氏已經起身,來到矮幾的軟塌里,喬氏沒有拿自己的琴,而是用了母親的琴,也彈奏了一曲。
琴聲猶如深谷幽蘭般撩人,又如行云流水般悠揚自由……,優柔飄渺浸入人心靈深處。
……
后來,沁娘也演奏了一曲琵琶曲,沁娘的琴藝當然沒話說。
余米兒的琴技當然也沒得說,只是,原主本身的琴技一般,自己又怎么能太過張揚不是,也只能稍稍藏拙了。
再后來,又有人偶爾來那么一曲,或是幾人合奏一曲。
期中,沁娘給彈奏的最多,大家大多數都是一邊喝茶聊天吃點心,一邊欣賞沁娘的琴藝,一個年夜,很快就也過去大半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