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的時候,他們是非常想順點東西回去,怎奈身邊一直有三小子陪著,實在沒有下手的機會。
不過,宋氏和喬氏卻給他們一人準備了一身新布料讓他們帶了回去,畢竟,過年這段時間忙的很,宋氏和喬氏都沒有多余的時間做衣裳。
就算是有時間,她們也不敢做不是,客人有三人,她們只有兩個人,要是做了,時間這么急,最多也就能做出兩身來不是。
兩身衣裳,三個人,漏了誰,會喬家都會被編排,還不如什么都不做,直接給料子來的安心。
當然,壓歲錢也沒少給,一個人足足給了一百文,整整一大串銅錢,老重實了。
只是,宋氏和喬氏認為已經很多的東西,回來喬家后,卻被嫌棄了,“一串銅板,一塊料子就打發了三小子,也忒小氣了吧!”當然,這些話,宋氏和喬氏都沒聽到。
農家人做工,小工一天二十文,大工一天四十五,一百文錢做小工得整整五天的時間,在加上幾十文的布料,在哪個農家來說,都不是小數目,就這,人家還嫌棄,讓她們能有什么辦法不是。
喬家的三小子回去了,到讓喬錦程夫婦松了口氣,讓春芽帶著丫頭,將明陽樓二樓給收拾干凈了,連同被褥洗曬干凈放了起來。
余米兒不在家,宋氏和喬氏也出門看熱鬧去了。
青山村的村民大多數來著五湖四海,個個地方的都有,村長梁光源不知道是在哪一年阻止的鬧元宵,讓外來的村民,每家,或幾家準備一個鬧元宵助興的節目,不管什么都行,只要能助興就成。
需要買的東西,由村里出銀錢,大家只要出力就好。
于是,后來的每一年的元宵節,就有了各種助興的節目出臺了。
節目助興地點選著在村里唯一的一條大路上,整整五天的時間,每天都有不同的節目出現。
第一天一整天,都會在村里的大路上演繹,接下來的四天,會挨家挨戶的拜年,條件好的人家,會給些賞錢,條件不好的人家,也會給些饅頭點心什么,反正,就是不會讓隊伍空手而歸。
助興的節目,什么都有,比如劃旱船、舞獅舞龍、高蹺、秧歌等等。
白天看舞蹈,晚上猜燈謎、放花燈、喝茶、吃元宵,聽小曲,反正,只要是有點小本事,你統統都得拿出來獻一獻。
沉寂了一年的青山村人,也只有再元宵節這天,最放得開,有什么拿手的絕活,差不多的就都拿了出來。
反正,只要是上了節目的,都可以到村長那里去領喜錢,雖然不多,可虱子再小也是肉不是。
就拿元宵節那天出來賣茶、買湯圓的來說吧!
自家靠近大路邊,做事方便,拿出幾張小桌凳,一口土鍋,一個晚上的功夫,可就掙了幾百文呢!都趕上做一個月的小工了的。
賣茶的就更簡單,直接一口茶爐煮茶,幾個茶壺、茶碗往那一擺,著人看著收銅子兒就成。
余米兒家的老屋因為沒有院子,地方大的很,這會兒已經站滿了人群,說話聊天看熱鬧的,什么的都有,還有一個賣自家做的小點心的。
青山村這邊熱鬧,秦山縣卻更熱鬧,到處張燈結彩,各種各樣的花燈,簡直叫人目不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