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英語這一類的科目,林昔微是不擔心的,或者說,其實除了數學之外的科目林昔微都不擔心。
但是那有什么辦法呢?她數學是真的差勁,也是真的拉分。
在尖子生的龐大隊伍里,語文英語大家普遍都不會太差,大家平均都可以達到一百三上下(滿分一百五)。
理綜的物理、化學、生物這幾科,一個尖子生和一個普通生是會差很多。理綜三百分滿分,尖子生最差也能拿到二百四十,普通生可能連二百都上不了,如果這幾科當中有明顯的短板,甚至理綜三科加起來只有一百出頭也是可能的。
也就是說,一個尖子生和一個普通生之間,單是理綜這一個大科,就能拉出百十來分的差距。
但是尖子生之間,卻很難拉開這種差距。你物理比我高十分,我化學生物比你各高五分,來回也就抵了。
但凡到了這個層次的學生,肯定都是認真學習的孩子。高中的課內知識說到底就是各個科目的基礎,又不是到了科研的難度。一般以上智商的孩子,只要認真學了起碼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分數可以拿到。
所以,他們彼此之間很難拉開差距。
這個時候什么樣的人最容易出頭兒?
有過在高中重重考場上廝殺經驗的考生會告訴你,是均衡!
你有沒有滿分的科目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你有沒有短板的科目。(當然,關鳴晨這種幾乎科科滿分的怪物不在常理范圍內。)
即使你英語拿了滿分,但你數學只得了一百出頭,那這就和別人一下子有了至少二三十分的差距,而你英語比別人多的,可能只是五分十分。
林昔微現在就有面臨這種窘境的風險。上個學期的期中和期末,雖然她最后綜合成績都不錯,都在年紀前幾,但是已經逐步顯現出來這種偏科的弱勢。
林昔微現在語文英語基本可以維持在一百四以上,理綜幾科也差不多能到二百八,唯獨數學,上學期期末竟然只考了一百二十九!
全班的平均分都是一百二十七點多啊,林昔微這個班級第二名,數學居然只有一百二十九。
而且林昔微以及那些老師們都清楚,高一的數學,還是高中數學里面最簡單的一部分。
所以雖然林昔微現在在班上成績僅次于關鳴晨,但其實好多老師都并不看好數學偏科嚴重的林昔微。
其實數學不好這個問題,林昔微從前世就有了。
那個時候她高一數學基本維持在一百二十左右,到了高三,最慘的時候只能徘徊在九十上下這個及格線上。
不過那個時候她其他科目成績也是平平,所以算不上偏科。
說起來這一世林昔微數學其實已經有了一點起色,不過放到尖子班還是不夠看就是了。
林昔微深覺她和數學八字不合,什么“數學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妙的語言”,她只能從一道道題目里看到形形色色的,一團亂麻。
林昔微無奈地想:難不成該找個數學家教補一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