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同志們的努力下,參戰所部的會餐圓滿結束。
會餐結束后,民兵大隊的同志們把分給他們的錢糧帶上,帶著自己的武器,直接就地解散。
民兵大隊此次戰斗總共也就打了南坡追擊戰一場見血的戰斗,其余全程都是在當輔助。可即便這樣,戰士們也是正經的參加過一次大戰的了,至少有了一次戰斗經驗,比起沒參戰的民兵們多了幾分殺氣跟沉穩。
民兵大隊的同志們因為沒有正式編制,所以他們帶回去了一塊大洋,5斤白米,以及一個新出廠的搪瓷缸子。搪瓷缸子是九寨搪瓷廠生產的,就一個普通的帶蓋子的茶缸大小。
這不是重點,重點是茶缸上繪制著一顆紅五星,底下是一排弧形排列的字跡磁武涉林戰役紀念。
因為民兵們不光是九寨的子弟,也有周邊的子弟,所以很自然的一村落的形式聚集在了一起。然后,他們的家人也就圍了上來問東問西的說著話。還好的是,民兵大隊沒有犧牲的,百姓們也都很滿意。
時隔不久,2大隊3大隊的戰士們也上繳了武器,然后帶著假條,從軍營里走了出來。一起出來的,還有之前幫忙包餃子的那幾百個婦女。此時,許多小夫妻湊在了一起,說說笑笑的夫妻雙雙把家還。
還有的就是當娘的拎著自家兒子的衣服上下打量,許多孩子擠在夫妻之間常當“第三者”。
這次戰斗,兩個大隊的傷亡不算多,重傷員已經留在了師部醫院的病房里急需救治,輕傷員就回了九寨。嗯,輕傷員們有福了,他們的假期比其他普通戰士要多出來10天,這就是在家里養好了傷再歸隊么。
這次外出作戰,對于九支隊來說是一件無比重要的事情。此戰過后,九支隊再無新兵蛋子,有的都是有戰斗經驗的老兵。而且,這些老兵還是打過各種類型戰斗的多面手。
百姓們很高興自家的孩子成長立功了,戰士們也高興有了探親假,可以陪在父母家人身邊幾天。
當然,更高興的,卻是那些孩子們。嗯,分了肉,分了白米,這可都是好東西。
好吧,已經逃回去的朱懷冰,恐怕怎么也不會想到,他辛辛苦苦從后方搞到的大米,足夠一個軍吃上半個月的軍糧,就這么被參戰的各部隊分掉,最終還進入了九寨的軍屬們的口中。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中央軍的軍糧標準還算不錯每人每天大米15斤,罐頭肉4兩、干菜2兩、咸菜2兩、食鹽3錢、醬油4錢。聽著挺豐富的,但標準是標準,執行是執行,抗戰時期,普通士兵的實際主食分配為每人每天9兩米每個人。
9兩白米一天的標準看似不錯,但是真正能吃到九兩米的,已經是極為不錯的隊伍了。至于說罐頭肉想都別想。干菜誰給你有點時令蔬菜吃到就算是當官的有良心了。咸菜這恐怕是最能達到標準的,但也不是說經常有的。咸菜疙瘩湯泡飯就已經是美味了。
關鍵的關鍵,誰能保證一天吃上三頓飯的基本上就是早晚一頓飯,餓不死就行了。
知道啥叫喝兵血不知道啥叫吃空餉不還有克扣飯食,克扣軍餉,這都是慣例了好吧。一個不喝兵血、吃空餉、能保證士兵吃飽飯的軍官就足夠士兵擁護了嗯,這就是事實,跟后世的背臺詞就很敬業差不多。
老朱其實是個很會鉆營的人,也是個很會討好老蔣的人才。他打著剿共的名義,打著一個滿編軍的名頭要來軍糧,然后準備在戰斗中克扣一番,再多報點戰損平賬的。
結果好吧,結果已經不重要了,能活著就不錯了,賬目也好弄了,都丟了
大米可是好東西啊,所以在分配戰利品的時候,九支隊這邊主動的讓出了一部分繳獲,換取了大部分的白米帶回來。所以,這才有了這么多的大米往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