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胡長義的要求跟同志們的努力,游擊隊這邊是有銅板的,還是質量很不錯的黃銅板,造彈殼剛好。
胡長義花費了一天多的時間,制備了100多公斤的硝化棉出來,加上之前剩下的一些,他又花了一天多的時間制成了200公斤的單基發射藥。他不知道這個速度是快還是慢,也沒有個對比的,也就這樣了。
嗯,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有了這些,子彈復裝的那些工人們就可以盡情的裝子彈了。
子彈么,就只有彈殼,底火,發射藥,彈頭這四大部分。彈殼現成的,底火自家沖壓制造的,彈頭?
子彈的彈頭生產,兵工作坊這邊也早就變的熟練了,幾個模具往那里一放,有敲打鋼芯的,有敲打彈頭銅外殼的,再用鉛作為粘合劑,把鋼芯填充進入外殼,整形之后,一顆子彈頭也就成形了。
跟鬼子的有板步槍子彈不同的是,兵工作坊弄得彈頭前部不是圓的也不是尖的,而是空尖彈的樣子。胡長義沒有告訴別人空尖彈集中人體后會有什么效果,而是告訴大家這樣干會節省一點銅材。
時間一晃悠就是三天多,臺兒莊大捷的消息也傳到了晉東南,各路大軍軍心振奮,對敵的時候也有了底氣。
沒錯,臺兒莊大捷了,小鬼子也不是不可戰勝的,那就打唄!
外線的作戰,胡長義身在兵工作坊,知道的不是太多,但是偶爾會有一些運輸連到達韓家村。他們帶著各團、各個游擊隊的申請過來,也帶著戰場繳獲的物資跟撿到的彈殼過來,更是帶來了戰斗的消息。
在他們給兵工作坊的同志們講述了一番戰斗形勢過后,從東邊查看村落回來的張部長,會根據情況打個批條,他們再帶著兵工作坊剛剛復裝的子彈,或者這段時間積攢的那些手榴彈回去。
相信過不了一兩天,這些子彈、手榴彈就會招呼到鬼子們的頭上。
這樣,可比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來的痛快得多。
胡長義忙活完了發射藥的事情,被他要求的針對大抬槍的改造也已經完成了,他也有時間去把魔改的大抬槍最后成型。不過在這之前,他還是要把注意力放在定裝霰彈的生產上。
“這些彈殼做的都不錯,可以進行生產了!從此以后,咱們兵工作坊也算能自產子彈了!哦,這么大個兒,應該叫炮彈了!”在臨時添加的一個院落里,胡長義看著手上的一個彈殼,很是滿意的說道。
陜造大抬槍的槍管是41.3mm的內徑,滑膛的。胡長義給要求的彈殼模具卻是41.5的標準,這并不矛盾。
實際上,彈殼的外徑還要更大一些,畢竟是要配合槍膛的。大一點的口徑,其實是為了給彈殼一個固定的定位而已。為啥一些彈殼的底部是凸緣的?還有彈頸單肩這些結構?其實就是配合槍膛跟槍機的機械結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