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所知,飛奪瀘定橋就有這個槍在幫著壓制火力。不過呢,這個槍太老了,我覺得咱們兵工廠總不能走老路吧?而且這個槍在精度上也差一點。”
“另外的,就是捷克式了,這個咱們國內不少。后來太原廠進行了口徑改制,造出了6.5mm的捷克式出來。這兩種型號咱們手上都有。”
“按說咱們仿造捷克式也是可以的,而且這個槍大家都熟悉,上手也容易得多!可是呢,不管是啟拉力,還是捷克式,這些槍都有一個致命的缺憾,就是供彈能力太差了!”
“輕機槍,本身就是進攻時進行火力壓制的,20發或者30發的彈匣,子彈還是太少了!而我在看了MG13后,就喜歡上了它的供彈量,覺得咱們造的輕機槍,可以走這個路線來設計生產。”
“我覺得一支輕機槍,是需要協同班組進攻的,至少要有50發左右的供彈量,才能應對一次短暫的進攻!所以,我就把目光放在了MG上頭了!而且咱們仿造MG還有個好處,那就是一條生產線就夠了!需要重機槍的時候,就專門造一些重機槍三腳架就好了,輕機槍更省事,直接用兩腳架就好!而且咱們可以進行改造,控制一下它的理論射速么!你說呢?”胡長義侃侃而談的對著路達說道。
其實吧,胡長義完全可以隨時畫出一份甚至幾份的減速版本的MG42衍生槍型出來。他是個網絡寫手沒錯,可是為了查資料,他可是狠狠的記住了好多的知識的,其中就有MG42的相關知識。
為啥?誰讓讀者老爺們都喜歡這個槍的?不寫在書里面怎對得起大家的打賞跟訂閱?
現在好了,當初查閱的資料記住的東西,這時候居然就能拿出來用了!嗯,減速的原理?更改一下槍機的復進彈簧的質量跟強度就可以了,簡單得很。
如果要更改子彈口徑,把7.92mm尖頭平底彈改成6.5的友坂半凸緣彈,就需要更改槍管槍膛等一系列結構了。而大師級別的槍械設計水平,又讓胡長義可以輕而易舉的把更改槍機等結構給設計出來。
好吧,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借助著路達作為掩護,好“名正言順”的把減速板的MG給弄出來。胡長義要求不高,減速到理論射速700發就可以了,再給加一個射速調節裝置,讓機槍手能夠調節射速就好。
其實胡長義最喜歡的輕機槍,還就是咱們的56輕機槍,可是誰讓這時候沒有中間威力步槍子彈呢?總不能自己造一條生產線吧?其實毛熊家的大盤雞也不錯,還是限制在了子彈上頭。
“廠長,盡管我不在一線作戰,可我也知道小鬼子的擲彈筒有多厲害的!20發的捷克式,打完一個彈匣就得趕緊換陣地的,您弄多了供彈量也沒多大意義吧?而且這個生產的難度,您覺得兵工廠可以?”
“關鍵是咱們的子彈供應啊,就憑借著咱們這兩條子彈生產線,您覺得這個產能可行?如果子彈都供應不上,彈容量大了又有啥意義?您忘了半自動了?”路達反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