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游君說:“王總監,給我幾天時間。”
“嗯,你知道我最看重這個節目策劃的哪一點嗎?”
王寬自顧自的回答:“投資小就意味風險低,在剛剛你說的那番話里,如果《人生一味》的模式被證明可行的話,我們可以依樣畫葫蘆瞄準其他方向,燒烤可以,那面食、早餐、火鍋就都是可控拍攝的素材,本質上都是很具有街頭氣息的飲食。”
秦游君得上司提醒,精神一振。
是啊,正是因為華夏美食的品類太多,他寫策劃書的時候還覺得異世界電視人只選取了燒烤這一個分類是加分項,顯得內容不會雜亂,主題清晰、統一,喜歡看的自然會追著看,不喜歡的瞄一眼就退出,觀眾群自然分流。
“對,對,對,總監您想到我前面去了。”他夸道。
“害,我是從你這提案看出來的,具體怎樣還是等節目出成績再說這些吧。”
這都是電視臺用慣的套路了,就跟影視文娛喜歡搞連篇一樣,套路賺錢嘛,容易復制成功嘛,哪怕套路用老了,觀眾不買帳了,直接丟掉就好了,該賺的錢賺到才是正理。
得到系統,對秦游君來說幫助最大的是什么?
是領先同行半步的市場嗅覺、思維的開闊。
藍星的美食類節目收視率雖很中庸,一直不是什么爆款,但勝在有一席之地,產出比不算低的同時還有很好的教育意義,電視臺通常都有相類似的節目,而在大家把目光都朝上探索、從明星方面探索,他卻知道朝下探索,拍得世俗化、市井化,錄制團隊直接走向街頭會是個不錯的方向。
這種什么是“對”的,“推陳出新”的風格定位,才是他最大的優勢。
秦游君和王總監一直談了半個多小時。
主要到了后面,王總監在教導他怎么把美食的主題寫得高大上,都是些官面語言,比如慣例的套話,寫在企劃動機上的——
“……人民為美食的文化而感動,從而自豪于華夏美食的博大精深,就是最好的愛國宣傳片和具有教育意義的人文主義價值觀的體現。”
畢竟,他們是為事業單位服務,有時候并不最看重盈利,尤其是幾經警告,科教類型的節目是絕對看重責任的。
有什么哪怕沒想過這些高大上的立意,也得擺出高大上的道理。
尤其是地面頻道的節目庫最喜歡這種投資小的,原因大家也都明白,地面頻道體量小,正好相襯。
不過呢,王哥最后也發話了,說是策劃組肯定有他的位置,但主編就算了,好歹節目組立項了算上后期起碼也是小幾十人的團隊,王哥不覺得一個初入職場的新人可以牢牢掌管大局,督促工作進度、合理協調對接。
他后面肯定是要忙《調查大發現》的,等播出后還有一堆事,所以他也就傾向于孔麗靜擔任主編+總協調,他自己自然是制作人,負責大方向。
“更具體的工作分配,你看孔主編安排。”
最后的最后,王總監一揮手,秦游君自覺出去了。